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适应性研究——以函数的性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适应性研究——以函数的性质为例

沈吉利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311201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已逐步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函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性质不仅是数学学科体系内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数学素养的必备工具。本文以函数的性质为研究对象,探究新高考背景下,新高考与高中数学教学适应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适应性;策略研究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推出,高中数学教育逐渐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函数作为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性质不仅是数学学科体系内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数学素养的必备工具[1]。然而,在函数性质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需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背景。下文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问题,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新高考环境下高中数学适应性探究的意义

新高考是指新的高校招生方式,其评价方式和指导思想与以往不同。在新高考环境下,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需求和任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究高中数学适应性,以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援学生的学习。

首先,随着新高考的到来,评价方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需求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高中数学的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新高考环境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高中数学适应性较好的学生更容易适应新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更有机会进入理想的高校。

其次,在新高考的评价体系中,高中数学的考试形式变得更加综合性与实际性,长篇大论的计算题基本淘汰,而实际运用型问题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适应性探究着重于较难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以及较难数学理论的简单表达方式。这将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融合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高考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注重前后知识衔接

新高考中数学考试对知识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系统化,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因此,注重前后知识衔接是教学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坚持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有机衔接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2]。在教授数学中有关函数的重要概念及性质时,可以采用类比、类化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知识,并且在之后的知识拓展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函数学体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函数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各类函数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的“指数函数”一节,教师在教授学生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一章学习的函数的性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等性质不仅在上一章度量函数时有所涉及,也是指数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之一。例如,根据指数函数的幂等性质和整数幂次的奇偶性,可以推导出指数函数的奇偶性质,而指数函数是一种周期函数,其周期与底数的对数值有关。因此,教师在教授指数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时,可以将其与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做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上一章中学习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等知识,也与指数函数的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指数函数的导数、拐点等性质,可以推导出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这与函数的单调性、最值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授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问题时,可以引入指数函数的性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验

随着新高考的推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也出现了变化。在题型上,新高考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验。学生不仅需要记忆数学定义和公式,还需要学会数学的实用性。基于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验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或各专业领域背景,让学生了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和体验知识,形成直观而深刻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以及性质等重要的知识点,也需要将三角函数在天文,工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讲解给学生,并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运用, 如任意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关系、天文中的星体距离和高度计算、影子高度计算、工程中的物体高度计算。当学生知道三角函数实际运用有哪些方面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天文、工程的高大上的应用场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运用的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消化和掌握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由单纯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这些案例可以用课程PPT展示,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公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总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相关应用和练习题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注重多元评价

新高考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单一的考试所得分数,而是将日常表现、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纳入到考察范围内。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路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而非只注重数学试卷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学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报告,数学建模的学习表现,运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一节为例,本节课涉及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在教授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如小组合作、数学建模等。倘若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交流、商讨、讲解,进而探究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等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们自行完成,然后互相评价,共同发掘出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知识。其次也可以利用课本上数学建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将此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形式,进而探究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实践和应用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加切身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育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综合素养。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拥抱变革,以适应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游汶.新高考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适应性探讨[J].家长,2020(24):122-123.

[2]张小飞.新高考与高中数学教学适应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