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模式探究

邵吉

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常熟 215523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民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此外,对旅游策划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的要求,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与龙头旅行社的需求相适应,旅游管理专业把课程教学标准、资格证书标准和旅行社行业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运用“课证岗”三合一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以课证同时考核的方式,对传统的评估模式进行了改革,最终达到了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的,以适应旅行社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证融合;教学实践;“1+X”证书制度

引言

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1+X”证书制度)。随着“1+X”证书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为广大中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素质的旅游业专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在“1+X”证照体系下,“课证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其中,“1”是指在不同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学员在完成学业后所获得的毕业证书;而“X”,就是各个职位所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是由职业院校对其进行培训,与此同时,还会与相关的企业专家一起对其进行评估和考核。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自行选择一个“X”证书进行训练和测试,测试合格后,学员将获得一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被称为“X”证书。“+”表示“文凭”和“职业资格”二者的结合,表明了今后中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即时性,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1+ X”认证体系的推出与实施,将有力推进中职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二、课证融合的含义

“课证融合”中,“课”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就是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证”是指与工作有关的技能训练,也就是与职业技能水平有关的证书。“课证融合”,就是在实行“1+ X”证书制度的同时,把学历教育的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结合起来,统一安排,共同进行考试,使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达到完美匹配的效果。

“课证融合”是实施“1+ X”证书制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要与具备实践能力、需要实践能力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还可以把企业需要的特殊工艺和工作规范,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中,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校企双赢的目标。

三、旅游专业课证融合模式探索

“1+X”证书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学、用”相结合的原则,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与社会雇佣需求。它既不是单纯地缩减原来的教学内容,也不只是为了“拿证”而进行的职业训练,它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以人为中心、注重效率与质量的全新教学模式。它既不是单纯地缩减原来的教学内容,也不只是为了“拿证”而进行的职业训练,它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以人为中心、注重效率与质量的全新教学模式。

(一)重构“1+X”专业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学历证书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学员取得导游职业资格证书而准备的;以选修为主的专业外展课,是为旅游通才培养创造条件。在“1+X”的新体制下,以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为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融合了“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实施辅导”两个子模块的教学内容;将《旅游规划与管理》纳入到旅游专业的课程中。

“1+X”课程结构的重新组合,以“1”为主体,以“X”为枝干,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了学员的全方位发展,提高了学员的相关专业技能,达到了证书培养的要求。此后,学生在学校中的专业课程教育和证书培训就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在职业教育中,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技能和知识。此外,企业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要主动与市教育局联系,与市、县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取得联系,明确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标准,听取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为重新构建“1+X”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一个思路,为重新构建“1+X”的课程体系提供基础。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组织学生到基地(营地)开展短期实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岗位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对他们的职业能力进行训练。这样的校企合作、双元教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进行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已经不能与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匹配了。如果想要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实现育人的目的,那么就必须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导游讲解+课程模拟展示”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任务导向的方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展开不同的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课程展示,以小组互评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除此之外,要想让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老师们应该定期去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并参与到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去,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四)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估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科学的、有效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此,我们在构建课程评估制度时,应坚持全面的评估内容,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多元化的评估主体。“1+X”系统落地后,在重新构建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套与之匹配的课程评估系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把“X”类证书的评价与课程评价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以证代考”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了相关的课程之后,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了一次统一的认证,并在“X”级的专业中取得了成功。只要拿到了技能证书,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不需要再去参加其他的考核。第二,在“X”证书的主干科目的考试分数中,把“X”证书作为一个分数,在本科目的总分中占10%。

四、小结

“课证融合”培养模式,既是中职院校“1+X”证照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处于探索和探索的过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1+X”证书制这一新的中职教育思想,对“课证融合”新的育人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旅游业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雨舟.“1+X”证书制度下中职旅游英语专业课证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以“研学旅行”课程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

[2]冯维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

[3]张丹丹,张治国.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焊接模块“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机,2022

[4]李露萍. 1+X证书中幼儿故事讲述技能的课证融合教学实践[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五).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五),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