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小议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张,祥,斗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猫街中学

课堂导入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一开始就要用最短的时间,达到破解主题,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犹如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他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尤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情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导入。

1.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辅助学生展开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以《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种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温故导入法。“温故导入法”,顾名思义,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这种方法的选择要求是新旧课之间知识连带比较紧密,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在“温故”的基础上深化到“知新”、融会贯通到“变化”。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知识,说明“秦灭六国、统天下、实集权、修长城、攻越族、御外侮、齐三量(文字、货币、度量衡)。其威多么显赫、其功多么巨大,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探究。这样的导入方式,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3.故事导入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与所学课文有联系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涵盖了所有知识。只要在教学中随意择优一讲,学生自然会知道课文中要讲的历史事件。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它与事实、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只要顺着故事展开,再进行转折是最好的直接导入法。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从讲林则徐的故事开始,学生自然知道这场战争的背景。以下的学习就会很顺利了。

4.歌曲导入法。初中学生正是最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歌曲特别喜爱。所以,在上课之前,相关知识的歌曲来导入,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不过的导入法。在讲到“巴黎公社”一文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际歌》是贴切到家的做法。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开课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达到气氛活跃、情境交融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知识,理解情感,引起共鸣,达成目标。

5.图片导入法。为了更好地增强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图片导入的教学方式,借助对图片的讲解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来播放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例如可以截图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相关图片,然后通过对图片的讲解来导入抗日战争的教学。除了可以从网上截取相关电影的图片,教师还可以播放书中的图片,比如正在进行两弹元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邓稼先的图片,通过对邓稼先的介绍来进行课堂导入。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6.游戏导入法。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使用游戏导入法。在游戏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导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三大改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收集关于三大改造的词汇,例如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在课堂上教师就将全班分组,每组10人左右,然后进行你画我猜的游戏。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比划,然后在讲台下的其他组员就要根据台上同学的比划来进行猜词。台下的组员每答对一题就可以加一分,如果台下的组员没有在第一次答对台上同学所比划的词语,那么台下的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进行抢答,每抢答对一题,就可以相应地加上一分,最后统计每组分数,分数最低的组要接受惩罚,通过惩罚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三大改造的学习认识。通过这样的游戏来增强同学们对三大改造里面的重要事件的大概认识,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故此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7. 古诗文名言名句导入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文、名言、名句。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导入学习情境是十分自然的。在讲到“王安石变法”时,先以王安石的任何一首诗来引出作者,从而开始学习变法的过程与内容、影响。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从学生所学过的唐诗宋词引发,可事半功倍的效果。

8.纪念性节日导入法。在近年的中考中,将现实生活中的纪念日或节日作为引子,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试题比比皆是。而在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导入教学过程也是很好的。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中用“禁毒日”导入,学生自然明白此纪念日的意义。

9.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其实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相比,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满足这一功能,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能够极大地给予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种,形象生动。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举起手来!》,让学生了解在中国的农村,农民们是如何进行抗日的,如何进行保家卫国的。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受到了多大的侵略,而日本人又是如何地残忍。故此,通过视频,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提前给学生提供电视剧《孙中山》的几个要点剧情让学生去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对历史背景、革命原因、经过、结果的理解,就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上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教师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但导入法的选择,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的强化,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妙,这才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