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3

大理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问题浅析

马源

大理州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云南省大理市671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由农民自愿组织成立的、以经营某个特定生产领域为主要目标的合作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提高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拓展市场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大理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和发展始于2007年,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区成立了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上马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通过农民自愿组织、互助互惠、政策支持、深度融合、市场导向等方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近二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时至今日,全州共注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37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6家,省级示范社151家,州级示范社家,县级示范社有531家;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达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26.1万户,占全州农户数的36%,带动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达5.6万户。2022年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达25.4亿元,统一采购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达8.2亿元,销售总收入21.92亿元,上缴税金483万元,可分配盈余总计3.83亿元,按股分红总额达6250万元。大理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速发展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的诸多问题,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崛起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着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类似,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水平不高、市场营销能力有待提升等诸多发展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前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资金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有限、融资困难问题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在扶持资金投入、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生产资料采购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合作社自身发展需求。2022年度大理州63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只有52家合作社受到政府财政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仅为370万元;政府部门选派辅导员进行辅导支持的合作社也只有21个。二是信用评估较低,由于缺乏信誉和抵押品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难以获得贷款支持2022年全州63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只有3109万元,这与6374个合作社动辄涉及全州36%农户的体量完全不符三是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融资渠道更为狭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带来了困难。四是外部投资意愿不强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下,相对于城市而言,投资者对农村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意愿不强,导致资金供给总量严重不足

(二)组织管理不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不够健全,管理者能力和经验不足,导致生产、销售和财务等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运营程序二是组织成员组织意识普遍不强,缺乏紧密的内部联系和协作机制合作社成员相对独立封闭,2022年度全州63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内部信用合作业务的合作社数量为零。三是合作社管理领导层能力不足或选人方式不合理,导致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相对较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四是经济效益评价不清晰、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激励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五是资金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全州63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聘用财务人员的合作社只有938个,占合作社宗数的14.7%,其中:聘请专职会计的合作社只有270个

(三)市场信息获取不对称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市场的了解不足信息不对称,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一是地理位置和信息不对称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在偏远山区,与发达地区城市间距较远,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到市场需求和变化。二是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渠道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生产、轻销售,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息咨询渠道,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存在明显短板三是不适应市场变化由于缺乏市场研究和分析,合作社产品设计和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要。

专业技术落相对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少由于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技术和设备需要较高的成本,而这些合作社通常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承受高额成本。二是技术壁垒较高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掌握在少部分从业者或公司手中,对外部开放限制较大,导致这些

技术和设备无法普及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缺乏关联支持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未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如资金支持、技术引进、政策支持等,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全州63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只有72个合作社聘请外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四是人才流失部分合作社存在管理和技术人才流失的问题,导致生产技术积累迭代和设备更新缓慢或者中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五是技术和设备信息获取相对落后合作社普遍不掌握本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变更动态,从而错过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机会和时机

三、解决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突破。

针对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其他可行的融资担保方案,以代替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一是政府扶持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贷款、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担等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并实施监督,确保其正常运营和偿还债务。二是创新融资模式可以考虑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担保融资等,以规避抵押担保的问题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拓银行、投资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面的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来源和渠道,减轻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四是建立信誉体系通过提高合作社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产品品质和服务体系等方式,逐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体系,增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可靠性和信用度。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抵押问题上,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信誉体系来提高合作社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

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是确保合作社运转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运营程序,确保组织运转规范有序;二是加强组织成员培训和沟通交流,提高合作社成员的内部联系和协作机制;三是合理选人用人,加强理事会、监事会领导层能力培养严格执行选拔机制;四是建立科学的经济效益评价和考核制度,激励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五是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在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决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对社员参与的引导和激励,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和文化氛围,以实现合作社更好的发展和长远的可持续性。

针对市场信息获取不对称问题

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拓展、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调研和行业联盟建立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市场意识和营销知识的培养,以实现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是建立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和标识,增强消费者对合作社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二是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拓展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批发市场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推广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如价格优惠、捆绑销售、礼品赠送等,提高销售额和客户忠诚度。四是加强市场调研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价格波动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变化。五是发挥行业联盟作用积极参加相关行业协会或企业举办的活动,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分享行业信息、经验和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技术落后问题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水平是保持合作社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内部管理、品牌建设和外部资源的引入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注重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实现合作社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培养人才队伍合作社应加强对员工和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环保和产品质量四是提高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和标识,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五是引入外部资源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如创投机构、大型农业企业行业龙头等,获得更多技术和资金支持,提高整体竞争力。

总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务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开始涉足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实现多元化经营通过联合或整合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大理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这也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和供应链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