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剪纸在高校美育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传统剪纸在高校美育中的实践研究

刘成凤,申紫萱,,黄文利,袁兵兵,武万滨

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高校在承担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等责任的同时,还肩负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和使命。将民间传统活态文化基因融入高校美学教育,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用于民间。该文通过改进授课方式、明确授课目标、拓展剪纸功能等措施,提升剪纸艺术在高校美学教育中的实践水平,以期实现民间传统文化基因的融入和传承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剪纸艺术;文化基因;融入传承;高校

中国剪纸民俗结构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是具有多民族文化特征的精神遗产,是民间活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剪纸作为活态传统文化,其文化内涵的实现、活态文化基因的传递并不能仅仅依靠进入博物馆成为文本式记录,而需要依靠一代代人的传递。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营造节日氛围,表现习俗仪式感,通过剪纸纹饰满足心理需求,从而在自愿自觉中完成基因延续。高校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的责任,同时还具有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和使命。将民间传统活态文化基因融入高校美学教育,能够使其发挥价值,坚定人才的文化自信,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用于民间,促使文化从“有意思”到“有价值”的认同升级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教学思路

高校肩负着传授和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课堂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场地。来自文史、理工等不同专业的非美术类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较好的文化基础,思想较为成熟,情感发展稳定,这对高校开展剪纸课程既有利又有弊。弊处在于一些学生没有绘画基础,缺乏艺术技能训练,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展现纸上艺术的自信心;利处在于他们对艺术技能的学习充满好奇,没有艺术专业思维的限制,可以自由创造剪纸造型。面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最重要的是保护其好奇心,增强其学习自信,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推进教学内容。高校剪纸课程应该优化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针对现有部分剪纸教材存在的局限,高校在剪纸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现代构成美学规律和图案装饰设计方法、当代优秀剪纸艺术作品的用途等内容,调整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穿插衔接,用具体案例诠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使非美术专业类的学生能够做到细致观察事物,表现事物主要特征,敢于自主设计图案纹饰,表达内心的情感需求,这样有利于达到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切实做到活态文化的传承。

二、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一)改进授课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

在剪纸艺术概述部分,教师可以用民间故事结合作品欣赏的方式讲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分析不同地域剪纸艺术特点的同时,穿插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下获得剪纸知识,同时重温传统;多讲解剪纸艺术的拓展用途,让学生对比国内外剪纸艺术造型风格的异同。这样学生除了可以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还可以了解当代剪纸艺术的发展前景,真正做到文化传承。

(二)多用实例示范,建立自信

剪纸艺术语言独特,形象高度概括、夸张变形,强调描绘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其富有灵性和生命力。剪纸艺术顽强的生命力来自创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在让学生了解剪纸使用的工具与材料,掌握剪纸基本语言符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剪纸形象的特征,用代表大自然对称之美的蝴蝶形象实例,讲解观察自然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自然美的过程中学会表现美的方法;让学生用葫芦等对称物体巩固剪纸语言符号的使用技能,体验用剪刀创造美的快乐,为他们建立创造物象、装饰物象的自信,为培养其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继承与开拓的实现

传统剪纸的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将自然物象、民间神话故事、文学作品、象征符号、现实生活剪刻成画面抒发情感,寄托精神,表达吉祥喜庆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祛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这些祈福和寓意是中国人传承至今的朴素的美好愿望与生活寄托,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延续和体现。时代更迭,美的形式千变万化,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未曾改变。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人类通过系统研究自然和人为的美感想象,经过长期验证得出的共同结论。传统剪纸作为平面艺术,采用谐音、借形、借意、象征等手法,使用锯齿、月牙、柳叶、水滴等形状进行打散重构,从而变换出寓意丰富的装饰纹样。传统剪纸的审美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不谋而合,造型元素同样包含点、线、面,基本形式也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如重复、密集、渐变等。在继承传统审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形式美法则,可以发展传统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艺术。

(四)教师引导教授,及时反馈作品效果

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励受教育者的内心。艺术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用美的艺术文化滋养心灵的目的。

(五)关注新材料,拓展剪纸功能

如,热转印纸是一种新材料,在热转印纸上剪刻好图案后,通过热量和压力就可以把图案印制在布料、皮革等产品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拓宽了剪纸作品的用途,为剪纸艺术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元的网络平台建立交流群,及时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适时发布相关优秀作品或链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交换材料、交流作品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建立剪纸艺术手工坊、聘请经验丰富的剪纸艺术传承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社会性实践,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剪纸兴趣,从而使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应用成为常态。

四、结语

剪纸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活态文化,将剪纸艺术引入高校美学教育,向学生普及剪纸艺术文化,有利于实现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配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4.

[2]佟达,刘琦,张凯鑫.谈满族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渤海大学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