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哲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试析《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哲思想

李纲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天人关系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模式的哲学思考也就成了中医思想构建的核心框架。《黄帝内经》的“天人观”是由“气化自然”的天道宇宙观与“形具而神生”的朴素唯物主义人道观组成的,并且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围绕《黄帝内经》“天人观”所展现出来理论非常丰富,包括了时空观、动静观、诊治观、养生观等多个方面,因而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思辨模式,进一步理解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提供动力,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人观,天人合一

中文图书分类号:B21

《内经》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举痛论篇》),可见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医思想永恒的主题。在理论结构组成的方面,李孝纯先生较为完整地指出“《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由‘天人同构’‘天人同象’‘天人同气’‘天人相应’‘天人互泰’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本现了‘天人合一’观的空间结构、空间形象、物质基础、时间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五个层面的内容。”[[1]]4在理论思维方面,王庆其先生指出“‘天人合一’是《内经》整体思维的基本特征”[[2]]970依照沈顺福先生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是一种思辨模式,其在思想史上的理论形态多样,故而是理论框架或研究对象,而非拥有固定且实际内涵[[3]],对《内经》如“天人合一”是侧重以“天”合一,还是侧重以“人”合一的问题,据此提出一点浅见。

1 “天人合一”的理论模型

《内经》的宇宙观和形神观正是在“万物一气”、“万物一体”、“人与天地相参”“人副天数”等思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内经》天人关系的模型大致有“天人同源”、“天人同理”、“天人相应”三种,即天与人同起源于“气”,天与人同遵循自然界“阴阳消杀”的普遍规律,人与天的结构相类(人是一个小“天”)。在此意义上,不失为一种完整的世界观。

《内经》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思想,既是“以抽象的思维、辩证的思维、整体的思维构建出属于中医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医学哲理,并同人的生理、心理紧密结合而形成系统化的思想理论。”[12]51-52也是在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下,由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现实生活中吸收经验,以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哲学构建的三种向度

不难看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是充满了价值的,但上文所解构的问题不足以完全回答“天人合一”如何可能的。《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终归是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的。若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天人合一”的治病养生是非常低成本、有效的,通过调理自身得“尽天年”也是一大幸事,但这里尚不以解释医者与普通人为何要实现“天人合一”,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驱使实践“天人合一”思想的价值动力如何可能的问题。结合上文,可以推测在《内经》“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构建至少存在以下三种向度:

2.1 医道:《内经》展现出了生命至上终极的价值目标。

《内经》认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宝命全形论篇》)“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玉版》)人得天地华育而生,是为《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因此《内经》“贵命”、“贵人”,追求“天年”、追求天地所赋予的生命长久,正是对天地自然最好的赞礼,也是中医之道的终极目标。

2.2 医德:无成见的济世救人

《内经》传承了儒家“仁”的理念[[4]]64,表达出治病救人的强烈道德情感。在尊重生命之道的指引下,医者应当尊重患者的生命,去除患者的病痛,正如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不区别对待患者,这便是医者之仁心。“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师传》)便是强调要以礼待人、尊重患者、不可有任何成见心,宽慰患者与患者家属。与此同时,医者也需要“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终始》)、“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视八正邪,别五中部”(《方盛衰论篇》)、“闭户塞塘,系之病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移精变气论篇》),排除杂念,耐心询问患者相关情况,注意言行给人信任,这便是医者之仁德。

2.3  医术:万事万物皆为药,要坚持万事万物皆可知的知识追求与技艺追求

第三,《内经》主张在《内经》的中医学知识论中,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被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或感悟的,医者是不能停止在医术上的探求的。一方面,《内经》借黄帝与臣子问对、请教为托,刻画了作为帝王对医学医术的推崇与尊敬,黄帝“拜”达者求知、金匮藏书无不体现医者当尊师重道、虚心求知。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可为药,天文、地理、情绪、金石、草木等无不可当治病救人的一时之选。

3 结语

《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哲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生产生活的丰富实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的哲学智慧。在天地万物一体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展现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与人文关怀。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内经》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今天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珍贵且古老的智慧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孝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观的医学内涵与临床价值[J].湘学研究2021(02):3-13.

[[2]]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内涵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16(11):969-971.

[[3]] 沈顺福.论“天人合一”说之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0(03):64-71.

[[4]] 卢静,仲远明,张朝晖.“仁爱观”和“天人合一观”的伦理与哲学思想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2,43(18):64-67.

基金项目:本文为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黄帝内经》天人观与人格理论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LYXW20232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纲,男,哲学硕士,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