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藏族历算学内容及其发展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浅论藏族历算学内容及其发展史

索朗桑格

(四川民族学院,康定)

前言

摘要:此文通过文献历史资料阐述了藏族天文历算的主要内容、发展阶段及其形成历史。

关键词:藏族历算,内容,形成历史

自从出现人类,青藏高原就有了与其相应的历算,这应当跟世界所有民族的历史发展如出一辙。藏族历算学是由先哲的祖先们积累他们的丰富经验及总结而成。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具有显著民族特点的这门学科基础上,补充或引进了别的民族的优秀成果。最后,经过诸多智者的努力下把这门学科变得更科学更完善,同时留有许多佳作。这些著作就是现在通常称为的藏族历算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文历法,韵律占星术,五行算法。这三大内容是构成藏族历算学的精髓部分。在藏区农牧民通过观察云、雷、闪电、禽、雾、湖、树木、冰川等自然现象预测天气;也通过观察自然的这些现象确定耕耘等主要工作的时机。民间这些知识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但我们不得不说这些知识是藏族历算的重要构成成分。

藏族传统把知识分为大五明和小五明,小五明之一是“算明”或算学。讲算明有几个基本概念要分清楚。“算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文历算方面,属于科学成分;一是吉凶占算方面,属于迷信成分。这两方面又各有从汉族传入和印度传入两种来源,构成四大类:1、那孜又称窘孜,2、噶孜,3、央恰,4、贾孜。其中的“那孜”直译为黑算,“窘孜”译为五行占,是七世纪开始从汉族引进的占算:“央恰”译为韵占或占音术,是从印度引进的;“噶孜”直译为白算.是十一世纪从印度引进的时轮历;“贾孜”译为汉历、是十八世纪从汉族引进的时宪历。四者是互相影响、渗透的,其中时轮历和时宪历是现行藏历的两个主要成分。”[1]

在这些国内外的知识传入之前,藏族人民原来就有历史悠久的较粗疏的历算。吸收了这些成分之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尤其是对天气预报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历,在祖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我们从三点讲述这些内容:

一、天文历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史

天文历法主要是推算日的缺重,星辰择日、日食及月食、五曜步数、二十四节气、冬至及夏至、温度变化、降雪大小、惊蛰等。能够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及四季的变动。能够正确的推算出整个藏区的耕耘时机,也能算出特殊自然变化地区的耕作时机。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在藏王聂赤赞布时期的藏族十二位贤者中就有天文学家。苯波的有关文献亦同样记载,苯波观察天文气象的学说和降地魔的历史,也能得知苯波自己的学说领域里有廿七宿等特殊的术语。

自藏王布德贡甲时期刚么巴梅则等开始使用和推算二千多年前先哲所留下的关于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学说。这时也已经以四季十二月,每季分三月,每月分七期的方式计算着日月年数。这门古老而科学的学科是经过很漫长的岁月,一个具有文明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整个藏民族独特文化的构成之一。对当时藏族社会的生活和推动生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9世纪,御医玉妥宁玛永登贡博(前玉妥)撰写了《天文历算山尘》、《果算》等。尤其由法王达瓦让波、柔登降华扎巴、班玛嘎波等诠释此学说以及历代柔登向香巴拉疆域做了大力传播,之后又有帝夏大师、则勒巴和波卓阿杂尔亚等把它传播到了印度。

公元1027年,即第一绕迥的火兔年(丁卯年)。班智达西尔巴扎博德和译师节觉达瓦俄色两位把《时轮金刚》译进西藏。从此,开始讲授灌顶此经,并历代西藏译师对此经进行校对等有益工作。尤其布多两位大师诠释和讲解了时轮金刚的内外密之广义,布顿撰写了《历算学·贤者喜言》一书专著。多布依据五要素实践、让雄多杰所著之诠释、还从经部搜集一部分应用之类为内容撰写了一部历算专著。之后,诺让降措和普巴·能珠降措写了《历算莲花教言》。历算大师桑甲等所传播的称之为普派;香达柔登庆波以自己的非凡智慧做出了新的诠释和批判;楚普降央顿珠俄色继承了让雄大师之见,并撰写了历算专著;称里巴·雪勒郎佳和巴沃·祖拉称瓦撰写了《广释》一书,从此出现所谓的楚普历算;根据上述这些理论著作及派别,桑杰加措撰写了《白琉璃论》,孟朗大师达玛希尔著《日光正文及注释》一书,成了独具一格的普派体系派历算;嘎玛额勒丹珍撰写了《历算应用宝瓶》等著作,出现了楚派体系派历算;前者继承派有西藏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后者一派在噶陀等得到传承和发展。尤其司徒从汉地翻译进来今天在历书中所广泛使用的春牛算等医学和历算内容,从印度和尼泊尔也翻译了果算等,并在八邦寺开创教学内容以医算为主的学院,以楚派为主学习和传播了理论知识以及与结合生活付诸了实践。为发展与弘扬藏族特色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韵律占星术内容及其发展史

韵律占星术的主要内容是,以十二宫轨道上廿七宿和九曜的运行来推算年月日时显何韵律、显于何、如何显。将通过算对象的星或命星的韵律相结合来预测或推算:衣物坛城、药轮、脉轮、天秤轮、伞轮、四行轮、农业轮、禽轮、合时、妊娠、贼、弓箭、雨水、新浪、夫妻及朋友是否相处和睦等为主的内容,予以人们指导取舍的一种理论。

相关历史材料记有:天与非天之间发生战争时,帝释天派仙人火神为使者,去无热池附近雪山的大自在天及其乌摩妃处请求出谋献策。大自在天示天界能讲说及传播韵律经为上策,故战胜非天。天界获得战争胜利后,此经改名为“吉祥彻胜战争”,以至于传承不断。

之后,原有的百万王经由于内容广大复杂、不便理解。因此,以与其乌摩妃问答的形式造了这一通俗易懂的经。由成就者沃巴尤古迎进到世间,从一开始传播和新兴于印度。

之后,此经之精髓部分的第十品,于萨加班智达叔侄时期,由则朗的堪布班智达杂亚阿南达和藏族译师西绕任琴翻译成了藏语。两位译师前后翻译了桑格果恰的著作《使窍诀显现》和韵律经的诀窍部分,即《大力行黑熊舌矛》等诸多印度版的诠释和专著。

据上述这些印度大作和经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藏人自己撰写了第一部此经的诠释,这就是普巴能珠降措的《胜喜》。次后又有他的侄子华贡赤勒巴的弟子齐美德瓦写了《实践宝鬘》;此后巴嘎意鑫王波写了《奇妙无严》,波东巴永邓罗珠撰写了《精华诠释》等。总而言之,此书流传于阿里、卫藏、多康等地方。尤其康区大师米旁降央朗加撰写了《善言玻璃镜》,这部专著逻辑清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他以实践与诀窍相结合的方式弘扬和发展此理论或学说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三、五行算的韵律占星术内容及其发展史

五行算的主要内容有:通过推算年月日时、八卦、九宫、兴衰等年岁生属与所算的十二生肖之八卦,九宫、兴衰之五行的相克以及对象所生的年月日时和年岁生属之行的有流年算;有推算一年之内吉凶算;病情算;合婚五行算;死丧卜算;此外以春牛算预测一年是否有干旱、树草是否茂盛、乳品好否、盗贼有否、雨水多少、有几条龙等根据年岁生属五行来指示取舍之道的一种理论或学说。自有被算人类就有算之知识是一种缘起性的规律。此理论的发源地为西藏的西方,冈底斯山之西面,古称甲窝米岭,即阿里嘎尔和克什米尔交界之处。这一学说是由公元前1197所诞生的贤者贡泽楚吉贾波所新造。此一理论主张一切事物乃随五行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根据苯教《赛米经》显示,他还写了关于禳解、驱灾方面的许多著作。藏王朗日颂赞时期汉地贤者杜哈纳波到藏地开始传播汉地五行算。之后前后公主携五行理论到藏地推广,此期有过三次翻译阶段。在后弘期时期译师康巴察牧、班钦达瓦纳波及琼纳释加大吉等翻译《明灯》等著作和掘藏五行算以及为大力传播弘扬此经做过巨大贡献。后来,司徒大师以他宿命通的先天慧力以及他跟云南方面的智者建立关系的缘故,大量翻译了关于风水学、流年算、合婚五行算和应用果算等。上述大作都主要以藏族古老的五行算为基础,翻译与补充新的内容为点缀。最后,完成了内容丰富而完备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这门学科。

作者简介:索朗桑格,四川民族学院藏学学院教师。(四川康定)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南派藏医——以德格司徒班钦功绩为例,项目编号:KBYJ2022B018)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康嘎楚称格桑:康嘎楚称格桑全集(1-10),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20年12月第1版。

2、黄明信、陈久金:藏历的原理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

3、巴地编著:星算明辨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1] 黄明信、陈久金:藏历的原理与实践.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