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信息时代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吴珊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   524037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中,我国在文化交流方面方式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为能让中职院校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的特点与差异性,很多中职院校都在英语课堂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提升中职院校学生交际能力,促使其能更好适应未来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本文则是针对当前中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相关跨文化交际教学开展深入探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情境教学;英语教学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学习英语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职学生普遍处于单一文化环境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经验。但如果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将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英语的认同感,进而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情境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巧设疑问,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时,英语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内容,巧妙设计不同疑问,让学生可以融入到对应情景中[1]。比如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场景:“如果你收到英国朋友送的礼物,要怎样处理,是否可以直接打开?”若是学生依照我国传统礼仪处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中西方文化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引入英语基础模块1《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内容,围绕中外的节日展开教学,主要内容可以包含中西方常见传统节日的来源,传统习俗,庆祝方式和历史文化意义等。通过对比中西节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与文化,思考节日对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定一个节日去了解并收集相关信息,同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在学习网站上发布的与节日相关的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节日起源及传统风俗等的了解程度。

二、利用调查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开展在英语基础模块1《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的一段对话中,一位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讨论彼此的节日特点。中国学生举例的是我们的元宵节,元宵节的节日特征是挂灯笼,猜灯谜等等。外国学生根据挂灯笼这一特征,认为元宵节跟美国的万圣节很像,因为在万圣节,家家户户也会挂南瓜灯。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节日的特征上看,元宵节和万圣节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从节日的意义上看,这两个节日相似吗?答案是否定的。元宵节的意义是庆祝团圆,万圣节的意义是祭祀亡魂,两个不同民族流传上千年之久的传统节日,在文化碰撞之下,可以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元宵节和万圣节起源、发展、历史意义、故事等,充分比较两种之间异同,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知识,完善学生中西方节日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可以对中西方节日作出客观和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逻辑地表述自己庆祝节日的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创新教学载体,构建多元化教学

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提升中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载体密切相关,而这就需教师改变传统中职院校英语单一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

1.任务驱动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对教学中教和学的目的性进行强化,教师应根据中职院校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设计学习任务,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学任务中,促使学生围绕问题看进行学习时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2]。而任务驱动法如果想达到预期效果,合理设计任务是重点,为让教学任务和中职院校教学特点更为契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设计交际场景与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未来同事聚会,其中有外籍同事,以此让学生围绕和外籍同事交流作为学习任务,设计交际方案,注意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跨文化知识开展充分预设,再进行模拟交际。因为结合了中职学生未来职业情况,并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教学任务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利用自主策划方案,可以充分收集不同文化知识,充分丰富了中职学生跨文化知识积累。

2.问题引领法

问题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方式之一,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通常会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使课堂教学良好进行。而在跨文化交际基础上,英语教师应结合中职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展需求,综合教学目标设计相关问题,把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融入到问题中,进而充分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起到的引领作用。

3.媒介辅助法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对于大众认知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体现出来,将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促使媒介成为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措施

[3]。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段和教学内容相同或是相似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对其中涉及相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知识和语言进行分析,利用暂停与放大聚焦,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以视频资料为核心进行交际活动。

四、创新教学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在跨文化交际基础上,中职院校英语教学需进一步创新英语教学资源,不仅要基于传统教材资源进行教学,还应结合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发展,充分开发校本教材,但教材虽是培养中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载体,却并不是唯一载体,因为实际教学中,教材会受到版面限制,教学内容比较单薄有限。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发展,基于教材充分开发校本教材,促使校本教材能对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应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本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延伸,不能盲目扩展。通过为学生构建熟悉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提高现代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新着力点。不过教师应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具有较强系统性的工作,英语教师需转变自身思想,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学生构建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环境,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露. 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5):186-187.

[2]陈小芳. 例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文教资料,2019,(25):237-238.

[3]陆好. 信息时代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