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概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新时代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概述

李玮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300384

摘要:高校预算管理是对高校资金费用进行合理优化的重要基础,科学预算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工作。文章对高校预算管理现存不足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预算;预算管理;管理优化;管理问题

引言

高校预算是以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高校事业计划,直接反映高校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预算是高校各项资金来源和各类支出的合理统筹,是高校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高校高质量长远发展的保障。可以预见,在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下,高校预算将持续面临一种“紧平衡”状态,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面临较大的资金保障缺口,收支矛盾突出,预算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将逐渐暴露出来。

1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经历的改革历程

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新中国诞生到如今的21世纪,从萌芽到逐渐形成体系,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高考恢复之后,国家作为教育的主导,全权负责教育经费的收入与支出,不可避免地要对教育经费的收支核算做出具体规定与要求。这段时间里,预算编制只是处在萌芽时期,尽管会有不足,却对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家不再统一调配预算了,而是转向一种新的全面的预算模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各大高校的资金渠道由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走向多样化、多形式、多元化模式。高等院校为了实现自身发展,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开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始自主编制预算,自行开展预算管理。与此同时,科研收入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在预算支出方面,考虑到各种专项支出,这时就初步形成了综合财务预算概念。第三阶段是全面预算运行阶段,高校财务预算不断学习国外的相关理念,财务运行模式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在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2高校预算管理现存不足

2.1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预算管理以“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为指导思想,但是系统、全面的内控绩效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具体的绩效考评原则、绩效考核目标、绩效评价主体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奖惩措施等尚未有清晰的规定,并且在绩效考核指标选取、绩效考评周期及流程等具体操作方面也缺乏明确规定,暂时难以针对项目进展以及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展开有效、科学的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校主要关注预算收支的分配方式,重点检查资金的执行进度,但是对预算绩效的执行缺乏有效的跟踪与监控,针对资金用途、去向的管理力度稍差。具体表现出的预算问题有:预算管理主体不够清晰,预算管理权责不够明确,预算主体范围较小,仅对业务工作进行预算,内控方面预算量较少,由此削弱了校内整体预算管控的主动性,最终使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有违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导向理念。

2.2预算控制问题

我国高校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资助,所以高校一般是把财政预算当作一个“数字”来进行分配,而管理意识很薄弱,仅仅关注拨款,而忽视了其利用效率。这种“重分配轻管理”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造成了财务预算工作的不完整、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不系统、不够科学化。所以,在许多高校中财务预算管理往往是走个过场,或者只是做做样子。如果高校对于财务预算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及控制,会让学校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学校在新时期转型与升级,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来讲也是重大的损失。

2.3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方面,高校往往未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二是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不足,一些高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监督体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评价主体和制定完善的评价控制方案,常常不能及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改进,这就导致问题不断累积,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三是缺乏对应的考核机制,当前财务预算考核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

3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3.1预算编制中体现发展战略

确立面向未来的预算理念,利用它在各院系部门之间、各项教学科研工作之间分配资源,做到经费指标客观公正,清晰明了,有助于教学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综合考虑学校战略和长期发展目标与自身财务状况,高瞻远瞩,制定与学校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的中长期滚动预算。年度预算不仅要满足当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开支,还要考虑以后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学校发展的资金需求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当年预算进行了调整,要重新对以后几个年度的预算进行规划,始终把握发展的方向,占据主导地位。

3.2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首先,积极开展中长期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在保民生、保运行、保稳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十四五”规划中的跨年度重大项目,统筹考虑基本建设、学科建设等促发展项目的跨年度支出预算。其次,科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高校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预算安排有保有压,统筹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作为高校开源节流、平衡预算的重要抓手,全面清点“家底”,精准分类施策,把“零钱”变成“整钱”;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资金整合,变“雨露均沾”为“精准滴灌”,使“散钱”变为“整钱”。

3.3最佳的预算控制措施

第一,要健全高校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地控制高校的财务预算,需要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的标准化,达到预算绩效评估的目的。第二,强化行政开支的审批。在报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遗漏。报销人在审核报销单的时候,要仔细检查报销名目是否与预算内的项目相符。第三,引进金融信息系统。为了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校内各部门均可利用财务软件查询预算执行进度、费用支出,并能查询以前年度的财政状况,便于预算执行人员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计划。在对预算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高校有关领导也应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经常进行调查走访,通过抽查的方式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避免高校财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漏洞。

3.4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预算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财务预算管理责任。并且定期做好财务工作者和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发挥内部组织机构的积极作用。二是绩效计划和考核机制的制定。在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与标准体系,约束违规行为,对制度方案的执行起到规范的作用,确保教职工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考核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教职工能够自我提升,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个人的目标的同时确保高校的战略规划能够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与进一步落实,生产力的革新和新技术的投入,国家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如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发现不足并积极加以改正,这一点十分的重要。对此在高校预算管理中还要合理规划,加强预算管理与评估,提高预算绩效考核水平,为高校稳定经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侯丽.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6):102-103.

[2]周松.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0):23-24.

[3]孙军丽.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2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