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3

 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郭莹

中共宜春市委党校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和中医药强省战略,更好地实现我省中医药产业高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效合作,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效益,本文分析了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必要性、阐述了促进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湘赣粤港澳 产业协同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2023)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3SK018

   作者简介:郭莹,女,江苏赣榆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从追求各自独立的产业发展系统逐步演化为追求各经济主体间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达到双赢互惠的过程。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经。加强交流合作,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既符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需要,对湘赣粤港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区域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中医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历史上江西名医辈出,形成了四大医学流派之一的“旴江医学”流派。此外,历史上“樟树帮”与“建昌帮”是我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当前,江西中医药制造业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中医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支柱产业。

(一)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江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水网稠密,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江西的中药材资源达2061种,占全国资源总数的16.1%。其中,药用植物1901种,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2)企业优势。从企业方面看,济民可信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排名进入前十;青峰药业、仁和药业也跻身百强行列,这在中部省份中是难能可贵的。除了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我省还拥有百神药业、天施康药业、银涛药业等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型中医药企业。

(3)产品优势。从中医药品种方面看,我省中医药产品品种齐全、知名品牌不少。全省获得药品注册批件的有6000多个,其中一半左右是中医药品种,从数量上说,在全国位居前列。

(二)发展劣势

(1)创新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江西开展了新一轮集中的中医药企业技术改造,江中集团、汇仁药业、青峰药业等药企,在生产智能化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但是,省内药企在药品创新方面却积极性不高。从2014年国家批复大黄仲仁类新药到现在,全省没有再拿到新药批文。主要原因在于药品创新成本高、周期长,且90%以上的新药研发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单靠药企自身投入很难获得突破。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新药研发更多需要风投、创投等金融力量的支持,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和金融产业结合度还不高。

(2)医疗服务较落后。我省的中药种植面积较少,包括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只有约80万亩,排在全国20名之后。从行业特性上看,药品销售的最大终端是医院,约占销售额的80%以上。而我省医疗服务还较落后,知名中医诊疗机构和知名医师少,导致中药销量少,省内许多中药产品主要销量在省外。

(3)中药产业集中度偏低。江西中药资源丰富,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偏小,中药大品牌偏少,中药产业集中度偏低。江西现有中药药用植物资源1900多种,中药生产企业达300多家,但江西省中药材生产的现状与丰富的中药资源并不对称。

(4)中医药高端人才偏少。我省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医疗人才、中医药产业人才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等相关技术人才缺乏,中医临床人才和中医专业护理人才少,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能力不足。

(5)中医药产事业融合发展不充分。在产业内部,中医药一产、二产与医疗保健、康养、旅游等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挖掘和宣传富有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着力不够,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产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机遇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化下,中医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1)政策强化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提及中医药,就发展中医药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法》《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中医药相关政策,推进中医药发展。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可谓空前。

(2)市场需求剧增.中医在“治未病”上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产业潜在增长空间大。此外,我国已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健康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场对健康养生、养老的需求正在快速释放。近年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得到发挥,中医药正进一步被国人和全世界接受和认可。随着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观念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中医药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四)发展威胁

(1)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省(区、市)均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纷纷制定中医药强省或类似计划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国外医药企业同样重视中医药,拜耳、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医药企业开始涉足中医药,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2)监管标准趋严

近年来,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加大了对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如何以新版GMP、GSP等实施为契机,加强现有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当前中医药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二、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国际化水平领先,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夯实中医药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链。国务院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依托高速铁路、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深化大湾区与中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合作交流”。《规划纲要》多次提及中医药产业,例如“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应用”等,并将“塑造健康湾区”单列一节。

3.江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腹地。江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共同复地。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我省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中草药材的供应基地、中医药研发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4.江西中医药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尽管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省中医药产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正进入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成产业红利,怎样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则需要我省主动出击、抢抓先机、找准定位,让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的路径选择

助推湘赣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需要理顺各地优势,结合产业链条,合理分工,实现产业对接升级,开放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

(一)OS策略,利用内外部机会结合自身优势。

第一,借助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确保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制度落实。通过成立发展联盟促进中医药产业的规划、布局,实现产业要素的整合以及资源共享。借助粤港澳优势、“一带一路”机遇,将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推向世界,乘势而为,建设世界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制造业在地域空间上发生位移,从高技术区域逐步向中低技术区域依次梯度转移。国家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保障产业链完整和供应链通畅。以发展联盟为抓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多元利益协调机制和分工协同机制,促进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产业协同。随着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大湾区的许多中医药产业有意将制造业向内地转移,把科研机构设在经济发达地区。江西应充分发挥医药工业园区的聚集优势,加强与大湾区中医药制造产业及研发机构的沟通联系,通过产业转移,承接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药制造企业,并依仗集团公司的研发实力,把产业做大做强。

第二,充分发挥“看得见手”的作用,促进要素配置畅通、产业结构互补、市场融通,构建政府间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区域框架内产业、城市的双协同。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政府层面搭建沟通、议事、决策、协调、执行等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弱化行政边界,实现城市利益最大公约数。支持重点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大院大所”加强合作,推动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战略、招才引智“新五条”等实施办法的落地,围绕中医药产业开展科技、人才要素对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区域共享,进一步聚集优质科技资源,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带,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以融合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要将数字经济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中医药产业链中,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第四,做强合作成果争取国家支持。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破省际发展不平衡,构建省际合作新模式探寻了新的路径。争取国家支持更能大力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示范效果。

(二)OW策略,利用内外部机会弥补内部不足

第一,以共建共享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上建立一套要素共享、机制联动、制动创新的合作模式。签订要素合作协议,实现要素自由流通;确立一套公平公正、有力有效的合作机制,确定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的模式。

第二,以产业集聚壮大行业品牌。整合区域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保健、文化等资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具有特色的集中医药旅游、种植、服务、物流、制造于一体的区域共同体。理顺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与开发意识、中药新药审批、外资药企市场准入机制等问题,同时借助粤港澳优势和“一带一路”机遇,将中医药产业推向世界,形成完整、有效的区域合作模式。统筹各相关市县中医药企业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抱团发展,避免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甚至恶性竞争。省委、省政府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提高与大湾区高位对接工作实施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要充分利用经贸、旅游、人才等合作交流,推动与珠三角九市建立常态化协商合作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的对接落实。

第三,借数字经济之力解决要素和市场限制。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有利于数字化人才的“引进来”,实现人才从中心城市到边际城市的逆向流动。同时有利于实现与中心城市生产要素“云共享”。

(三)ST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外部威胁

第一,以竞合代替竞争。不同城市确立相近的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可以通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垂直分工,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和自身产业发展基础,确定在产业链中的发展定位和主要发展的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合作,建立稳固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打造区域内部循环的、整体对外的完整产业链,变区域竞争为合作共赢。创新以商招商策略,发挥仁和药业、济民可信、百神药业和天齐堂药业等已落户企业品牌虹吸效应,动员、引导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招引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中介联动”的“以商招商”新格局。借助全省“三请三回”和“项目攻坚年”、“百日千亿攻坚战”、“樟树药交会”等平台载体,建立异地中医药产业企业家信息资源库,邀请更多知名中医药企业来赣考察投资兴业。

第二,以合作创新代替市场竞争。边际区域面对的更多还是区域外部的竞争,除整合自身资源,发现比较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开拓创新,瞄准专精特新,实现经济弯道超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创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跨区域研发机构,提高我省中医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