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创新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3

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创新实践探究

卞翠霞

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

内 容 摘 要

一、中国画笔墨技法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中国画在初中课程中主要学习的笔墨技法其概念给与规范定义。重点对笔法和墨法以及技法的种类、特性、作用予以概要阐述,为探索研究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新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二、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存在困难简析,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生硬简单的传统教法,通常会遇到一定困难,无法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不够全面客观,存在偏差误区,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学生绘画基础普遍薄弱,缺少审美情趣,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更是知之甚少;三是学生对中国画独特的美学价值缺乏理解,鲜有绘画体验;四是师生互动交流少,不重视逻辑引导。

三、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创新方法策略。针对上述困难问题,本人认为,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美育效果为要,大胆探索新教法:一是注重观赏与惑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品析中国画独特的美学价值,厚植学生审美情怀;三是强化示范效应,丰富学生绘画体验;四是重视互动交流引导、激励学生热爱中国画。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创新实践


正文:

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是重要的课程,其笔墨技法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中国画创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进行研究。目的使初中生掌握中国画笔墨技法的运用,创作出符合这个年纪的中国画作品,传承创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

一、中国画笔墨技法概述

中国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技艺方法,笔法、墨法和技法是主要的创作方法。

(一)中国画的笔法种类和功能作用。

1.中国画笔法指作画时对毛笔运笔的快慢、力度的轻重、笔锋的方向等方法,称为笔法

2.中国画笔法根据毛笔运笔中笔锋不同的变化及效果一般分为四种笔法即:中锋,侧锋,藏锋(逆锋)、露锋(顺锋)。

   (1)中锋:指运笔时将笔杆直立,笔锋始终在正中间运行,写出的线条圆浑而有质感,适用于表现国画中树干枝条、外形勾勒等。

(2)侧锋:在下笔时笔杆偏向一边,笔锋稍侧偏,笔尖笔腹均铺于纸面,运笔时落墨面积较大且墨色变化丰富,适用于表现国画中的蔬果花卉、物体阴阳转折处等。

(3)藏锋(逆锋):指起笔时欲右先左(横),欲下先上(竖),不露笔尖,画出的线条看起来浑厚有力,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适用于物体之间的连接处。

(4)露锋(顺锋):指起笔和收笔时笔锋顺势露在外,线条显得灵活而飘逸,适用于描绘物体的末端。

二)中国画的墨法种类及功能作用。

一般有:

1.中国画墨法是指以墨调节水分比例的多少而产生多层次的变化的方法,称为墨法

2.中国画墨法种类是根据墨调和水分比例多少后,墨色的深浅变化划分,主要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1)焦墨--指极干枯的墨,黑而有光亮,主要用于突出画面最黝黑处,或勾点或皱,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2)浓墨--指不调和水或加一点点水分,墨色呈深黑,比焦墨略浅。浓墨因为加入水分,虽黑而无亮光,常用于画近处的物象或物体的暗面

(3) 重墨一指调和水的比例,介于浓墨和淡墨之间,效果比浓墨浅一些,比淡墨浓黑一些,多用以画稍近的物象或物体的过度面。

(4)淡墨--在重墨基础上调和,加水更多一些,色相更浅,呈灰色,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5)清墨--是在墨色上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色衬托出来。多用于表现云雾、夕阳等远景。

(三)中国画笔墨技法结合运用形成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初中课程中主要学习的是破墨法。

1.破墨法指是在画面先画出一片墨色,半干的时候添加另一种浓度墨汁或颜色,以达到某种绘画效果的用墨技法。

2.破墨法根据破墨后不同效果分为: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等破法。
   (1)浓破淡--先在宣纸上画一层淡墨,视情况再在淡墨上添加一层浓墨汁,叫做浓破淡,浓淡相互渗透,形成自然层次感。

(2)淡破浓--操作与浓破淡正好相反,先画浓墨,再在浓墨上画一层淡墨,这叫淡破浓,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3)墨破色--先用色作画,在色半干时,再用墨勾勒,墨色利用宣纸的特性,产生墨色交融的效果。

(4)色破墨--先用墨作画,在墨半干时,再用色晕染,以得斑斓绚丽、色墨交融、变化莫测的效果。

二、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生硬简单的传统教法,通常会遇到一定困难,无法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存在认知误区,缺乏学习兴趣。中国画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艺术,学生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自带一种距离感,以至于提及中国画,很多学生认为它只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画种,用毛笔蘸墨在纸上作画而已。并认为中国画远离现实生活,失去生活中亲和感和美感,学来无用的错误认知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产生误区,特别是中国画笔墨技法更是陌生,甚至无法接受。从而提不起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法百般淡漠,表现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中不乐意参与教学互动,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作品质量不理想。

二)绘画基础普遍薄弱,缺少审美情趣。中国画魅力何在?清代画家恽南田曾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当学生看到课本中齐白石《枫叶寒蝉》、吴昌硕《寒梅图》、朱耷《石鸟》等名人名作时,较少感触,也少有自己的理解,对作品中笔墨技法的运用及要表达的内涵,更看不懂,也不知如何欣赏,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画并不是很美,不愿过多了解。可见缺少了审美情趣,便没有了探究的欲望和笔墨技法表现的内在动力。

(三)学生对中国画独特的美学价值缺乏理解,鲜有绘画体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中国画的时间更加有限,因此,仅靠美术课程学习中国画,仓促感明显,造成学生无法在作画之前认真思考,加上学生缺少审美体验,在作画时,容易生搬硬套”“食古不化”“囫囵吞枣。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学生在毫无想法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盲目动笔,则会乱涂乱画,产生”“、呆板僵硬的效果,完全没有笔墨技法可言,更谈不上以技法表现情感的绘画作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笔墨技法错误,描写对象错误,比如把麻雀画成老鹰。

(四)师生互动交流少,不重视逻辑引导。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自己丰富而远大的理想和充满烂漫的个性,自尊心强,但对中国画的一知半解,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交流阻碍,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怕说错话怕丢面;作画时也不敢动手,怕画不好,怕画不对,怕嘲笑,即使画好的作品也不好意思和其他同学分享,不会说更不会说。自然的使富于表现力且又利于表现个性的、有趣的中国画学习,反而给学生带来了疏远感,在语言表达上受到了出乎想象的束缚。

三、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创新方法策略

针对上述困难问题,本人认为,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美育效果为要,大胆探索新教法。

(一)注重观赏与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课堂第一锤一定要锤在学生心灵上。因此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激趣: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从大自然中寻找美,从身边事物中发现美、激发灵感创造美,才能将对美好的事物情感带入到画里面。以情入画,拉近国画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消除中国画从时空上给学生带来的距离感。其次,巧妙融入音乐舞蹈表演,古诗古词朗诵,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欢乐状态下更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再次,通过展示实物,满足学生可观赏可触摸的心理期望,使学生对中国画有初步的直观认识,同时启示学生可以用国画的形式来描绘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景物,从中感受到中国画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和魅力,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析中国画独特的美学价值,厚植学生审美情怀。中国画美在何处?初看,往往被国画的内容所吸引,细品,才能体会其中妙不可言。教学中根据初中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充满青春之趣的特点,品析名著名画,由浅及深,层层深入。

1.从外观分析,鼓励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表达对国画的一见钟情,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经过认真观察,自主发现中国画形式多样,构图简介明了、造型生动传神等特点。

2.从内在笔墨技法分析,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细品作者对笔墨技法运用及表达情感,依次深入理解笔墨技法如何运用,用在何处,为何使用,用意何在,从中感受中国画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激发出学生挥毫泼墨的创作欲望,从而自然过渡到作品创作实践中。    

3.从品析中国画笔墨虚实相生中,理解中国画留白的含义,体会无笔墨处而见笔墨的绘画意境和过满则溢的人生道理。渗透人品如画品应含蓄低调的人文修养,促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目的。

(三)强化示范效应,丰富学生绘画体验。中国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下笔之前需胸有成竹,初中生多数对笔墨技法的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操经验较少,为了能让学生直观的学习笔墨技法运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学习方式。

1.教师分阶段示范,一方面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完整的国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可以一目了然,从中熟知每一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针对性示范,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更加得如何用笔墨技法来补救画面,从而更深刻的感受笔墨技法相互影响的效果。

2.由正序变倒序示范:指为了表现追求的特殊效果,或强调某种情感的表达,由传统式示范步骤123换成321或231等,既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又能灵活体验笔墨变化的韵味。

3.丰富学生绘画体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主要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不题材中体验笔墨技法的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学习,加强练习,孰能生巧。

(3)从参加各项书画比赛中丰富绘画体验,提高绘画技能和创作水平。从而达到不会、从摹仿再到个人表现创新

,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统合、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四)重视互动交流引导,激励学生热爱中国画。正所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厚积薄发,秉承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本人着重从四个方面激励学生对中国画喜爱之情。

1.有趣的课堂互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中,准确的问题互动、有趣的游戏互动、轻巧练笔互动等都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清晰的逻辑引导。注重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从课堂导入感受美,到新课探究感知美,从绘画实践中感悟美,到小组合作表现美,知行合一,才能更好的激发灵感创造美。

3.积极的开放式评价。一方面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时,教师给出中肯建议或意见,点评准确,激励得当,对眼疾手快理解力较强的学生,给予榜样力量的激励,对理解力行动力偏弱的学生,给予引导提示,过后修补的延时激励。另一方面实行师生之间互评的评价方式,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评价自己他人和教师作品,并给予意见建议。师生互评打破了教师示范的权威,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平等的学术交流,既能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美术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继续保持对中国画学习的热情。

4.尊重表达个性的作品。正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或张扬,或洒脱,或委婉,或雅静,都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恰恰与中国画笔墨技法学习最大的特点重在表现,不重再现,相吻合。不追求一味的,而是追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形式,运用收放自如的笔墨技法,以笔为,以画为心,勇敢表现自我,敢于碰撞出属于新时代的绘画艺术。

结束语

中国画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灵魂在于笔墨。在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探究中,结合学科融合,有趣的互动活动,以多样性示范,开放式评价等创新的实践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从中国画神、情、意、趣中,领略国画艺术之美,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学习热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博大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初中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新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破教学中的现实困境,才能潜移默化,将中国画内涵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根植于学生内心,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示范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淑力.天水师范学院,2018

3.浅议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连晓红.《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 2012

4.中国画笔墨技法教学探索[J]. 郑雅楠. 美术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