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边地区基层如何落实中央文化润疆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4

新疆南边地区基层如何落实中央文化润疆工作的思考

图尔荪·阿西木

疏勒县委党校   844200

摘要: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疆南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历史因素、国际形势的影响及“三股势力”渗透等原因,新疆一直是反恐和去极端化的主战场。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治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的,为开展治疆文化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文化润疆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必须通过不断地深入认识,加大设计力度,进行全面的内容规划,使该项工程形成不同的单元且将各单元间进行紧密衔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文化建设工程。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边疆治理工作要运用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基层工作者作为与群众密切接触的群体,让文化润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润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成为工作重心。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润疆对于边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南边地区基层边疆治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进行最适合路径的探索,以期为我国的文化润疆事业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基层;路径探索;文化润疆

引言

认真研究和梳理文化润疆的科学内涵、理论及现实基础、主要内容及可行性路径,对进一步明确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布局谋划、工作思路,充分估量新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把握好当前新疆稳定问题的实质和态势,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南边地区基层工作建设,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发展平稳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文化润疆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疆思想,对其进行深究有益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其内涵,继而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一、文化润疆工作相关概述

1.1党的治疆方略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内涵概括为“八个坚持”,回应了新时代新疆如何实现更好稳定和发展的时代之问,开辟了党中央治疆新境界。首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与时代性。在总结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辉煌历程的经验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积极回应新时代新疆稳定和发展的问题。其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充分体现了党先进的治理理念与治理自信,形成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完整体系,具有明确计划和合理的目标。虽然因不同的时代条件、历史背景和实际国情的变化导致了治理目标和计划的变动,但总的来说其目标追求主要集中在安全、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一是要始终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二是要始终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三是要始终把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发展理念贯穿新疆社会发展始终。

1.2基层推进文化润疆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全力做好新时代新疆基层文化工作,使文化基层工作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明确了方向、方针和任务。因此厘清“文化润疆”的丰富内涵,是落实基层文化润疆工程探源溯流的前提、基础。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润疆的历史根基。它孕育于五千多年绵绵不绝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代际相传的“根”;它凝聚了人民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其丰厚博大的内容是我们国家繁荣兴旺的力量源泉。其次,革命文化是文化润疆的重要资源。它形成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之中,是从英勇奋战的革命奋斗时期迈向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时期进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形式的财富总和,既包括物质形态,又包含精神形态,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史中的精神印记,又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精神钙片。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润疆的方向指引。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是蕴含时代精华的先进文化,能够为文化润疆工程的推进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成果。

二、新疆南边地区基层文化润疆工程取得的实效

2.1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人心

新疆各地州在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地域文化特色与风格,积极广泛开展种类丰富、新颖特色的文化活动,多措并举使中华优秀文化深入人心。如新疆博物馆开展的“龟兹壁画拼图”、喀什博物馆开展的“虎年折虎和张灯结彩迎虎年”活动等;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疆内各地州之间、疆内与疆外之间的文化研学活动,以文化为“媒”,搭建了文化连心桥。此外,新疆各级各类学校还开展了各类国学课程和活动,真正使中华文化进校园、入心田,靠实力“圈粉”了新疆的广大青少年;新疆与各兄弟省市对口实施文化援疆工程,将各民族不同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方式让新疆各族群众了解传统文化、培树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这些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弘扬了中华文化,提升了其知名度、曝光度和认可率,使人们树立以中华文化为荣的观念,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胸襟重视、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推广、传播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地域文化色彩,引导各族群众忠实并热爱本民族文化,使其树立保护和光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2.2民族团结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来,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国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大举措使得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坚持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一方面,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新疆各族群众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将其不断转化为自身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当前,新疆多地以升国旗为重要宣传活动载体,通过国旗下宣讲等形式向各族群众讲清、讲明了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的深刻内涵,使各族群众爱国情、爱党情、爱疆情厚植于心,见之于行。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着力构建“互嵌式”的社区结构与居住环境。此外,还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以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其在多种形式的交流互鉴中增进文化认同、增进民族感情。

坚持全面推进国语教育。新疆的国语教育是在充分保障各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新疆的一些中小学在开设国语教育之外,还开设了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课程。一方面既有效促进了新疆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引导其规范使用普通话,推动各民族自发的进行文化交流交融,增进感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了打开就业大门的金钥匙,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就业机会。如新疆喀什东巴扎的多名工艺品店主就是因为学好了普通话,使他们的顾客群体由原来的维吾尔族人拓宽到了汉族人,实现了经济增收。坚持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新疆各地州在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整合新疆四史、爱国主义教育等资源,打造出涵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一体的教育基地,通过再现和还原历史场景等方式,激起人们情感和文化的共鸣,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此外,新疆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还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着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教育引导新疆广大青年学子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知史爱疆。

2.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增强

文化润疆工程开展以来,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的理念,围绕战疫、战灾、战贫,结合党的百年华诞、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历史节点,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宣讲活动,引导新疆各族群众深入了解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使新疆各族群众厚植了浓厚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新疆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入行,使新疆各族群众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团结统一。同时,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还特别注重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教育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将二者紧密衔接,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此外,还积极开展舆论斗争,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得到维护。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屡次肆意抹黑新疆、污名化中国的行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想。

三、基层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面临的问题

3.1文化润疆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首先,基层中部分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有待提升。一些干部对文化润疆重要性认识不足、规律性把握不深、特殊性理解不够。在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时还采取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常导致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内容缺少创新,相关设施、场所存在“空架子”现象,既不能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享受,又难以激起群众文化参与的自觉与热情。

其次,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还有待提升。目前,参与基层文娱活动的主体多为收入稳定、时间充裕或退休的人群为主,而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忙于学习和工作,在闲暇时间也很少主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心理上也往往不重视文化活动,常处于“要我参加”这种被动状态。此外,目前对于文化润疆工程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缺少创新,宣传范围较小。部分群众不了解文化润疆工程的具体内容、参与形式,也不明白文化润疆工程对自身发展有何价值与意义,因此没有积极性与参与感。

最后,部分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还有待提高。部分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存在高认同、低认知的悖论景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同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认同危机与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相互交织必然会动摇整个国家民众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基础,进而从根本上威胁到国家的核心利益。

3.2文化人才短缺

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不断推进,对专业文化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新疆当下文化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峻。

首先,专业文化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受地域、薪资待遇、个人发展机遇的影响,基层文化单位难以招揽聚集专业文化人才,难以破解引不进、招不来、用不好、留不住的人才困局。除此之外,现有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中人才素质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次,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匮乏。文化阵地设施等资源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础保障,要最大可能的发挥其作用,管理人才极为关键。当前,新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文化管理人才软件方面还没有跟上步伐,有时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极大地影响活动效果。此外,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经常被临时借调,难从事专职工作,存在“姓文不干文的”的现象,导致当地文体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最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缓慢。在基层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的落地生根仅依靠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对解决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意义重大。当前,文化润疆工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缓慢,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一方面,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群体以老年人为主,知识更新相对较慢,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时不能使志愿者自身的文化、文艺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3.3文化润疆长效机制尚待完善

文化润疆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深入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长效机制的建立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根本措施和重要保障。当前,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有待完善。

首先,文化润疆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关于文化润疆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分散、不够系统,缺乏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其次,文化润疆工程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有待健全细化。目前,新疆各地州先后制定了初步的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推进的大体方向,但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如:文化润疆工程的分工机制、监管考核机制、资金扶持激励机制、成效评价机制等等亟待建设,这是确保文化润疆工程推进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最后,文化对口援疆工作还有待深化及创新,如何以文化对口援疆更好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四、新疆南边地区基层落实中央文化润疆工作的对策此建议

4.1充分发挥党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要加强文化润疆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深化了,才能打牢文化润疆工程的落实之基,才能充分发挥党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至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纵深发展。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对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认识上和履行方法上还存偏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县,当地基层政府和部门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发展经济方面。只有让基层政府和部门认识到文化润疆工程在提升各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调动群众生活、生产热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认识到其在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关键作用;认识到其担负着为新疆建设提供文化自信和前行力量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认识到其推进程度会直接影响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才能促使基层政府和部门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深度落实。

其次,新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坚持科学理念的基础上,要领导做好文化润疆工程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要明确推进坚持文化润疆工程的指导思想。在吃透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将新疆区域特色文化、政策方针、改革重点和体制创新建立联系并且进行舆论宣传,制定出符合新疆区域特点的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使文化润疆工程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方向准确。同时,在制定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各项政策策略时,必须关怀、尊重、爱护各族群众,这样才能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需要中增强其对国家、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忠诚度,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终提高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治理效能。

4.2加强文化润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供乡村振兴智力支持

大力培养和激发基层文化人才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因此,打造一支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润疆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新人才开发模式,采取“人才+文化”、“人才+旅游”的形式,鼓励文化人才参与“文化润疆”工程相关项目建设。其次,利用互联网建立乡村人才资源信息平台,为文化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初步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同时,用文艺志愿活动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不同领域的群众参与,在志愿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激发文化润疆的灵感,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最后,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思想文化骨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基层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活动,培养基层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深入基层发掘特色民族文化手艺人,形成扎根基层的文化活动骨干队伍,进而畅通文化人才提供文化服务渠道。

4.3因地制宜壮大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壮大农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应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挖掘乡村文化特质与乡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其文化附加值,通过创意整合、技术整合淬炼乡村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引进科研机构、文旅集团等,开展全方位治理、资金和技术合作从而拓宽农村文化市场,创新性开发体现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其次,充分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善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分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在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基础上讲好新疆故事。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获取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新平台。最后,探索农村地区文化周边产业的开发,如手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文化融合在多向度的发展之中,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物化载体,不仅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乡村地区的影响力,还能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宣传与继承,从而以文润疆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4.4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

党中央及新疆各级政府机构支持乡村地区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符合乡村发展方向的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为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文化治理提供文化阵地,也是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下把握乡村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提供重要契机。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形成建设合力而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首先,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用好各类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润疆工程要求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村史馆等一系列文化基础阵地的功能,充分展现新疆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光明前景,促使文化阵地场所为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凝聚人心和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其次,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多主体合作开启文化活动创建工作。通过多维度、多途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最后,加强制度建设。相关的文化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调研、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推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从而以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

结语

新时代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人心,民族团结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增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达到新水平,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日益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成效显著。但同时在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干部群众的文化润疆思想认识有待提升,文化供需两端不匹配,文化人才短缺,文化润疆长效机制尚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坚持和完善党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全面领导,增强和巩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能力,重视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润疆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路径思考,但在相关政策等方面未能深入涉及,对实践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这也是今后本人学术研究的新起点。

参考问献

[1] 路旋. "文化润疆"背景下推进新疆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25):191-194.

[2] 陶思琦. 新疆图书馆在文化润疆中的创新发展思路与研究[J].  2021.

[3] 刘淑霞. 文化润疆精神下的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  2021.

[4] 邢凤翔. "文化润疆"背景下南疆地区乡村文化需求调查研究[J]. 新丝路, 2021, 000(012):P.1-2.

[5] 孙坤. 新疆南疆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 大陆桥视野.

作者简介:图尔荪·阿西木(1967-)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人,疏勒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