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周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湖南省岳阳市 41401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强化内部控制成为了当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对此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现对企业发展情况的有效评估,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奠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制定一系列规则制度,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涉及企业财务、认识、资产、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对日常生产的控制,对企业风险的控制等等。企业的内部控制需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需要全员积极参与,才能保障内部控制活动的高效进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唯有准确把握和控制这些不利因素,提高企业内控的有效性,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营损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企业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能够对企业产生的效益,这些措施的制定实施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依据,在企业内控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资产安全提供保障。资金是企业有效经营的关键与根基,并且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借助各项内控规则制度的应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提高财务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也合理地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资金保障。二是能够有效解决我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问题。内控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控有效性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控功能,落实内控制度的重要反映。结合企业管理要求制定实施合理的内控管理方案,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控制的合理范围内,避免持续以权谋私等问题,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水平。三是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等制度执行的内部因素,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具备较强的复杂性。提高企业内控有幸性,能够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完成既定目标,以及查找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隐患,实施针对性的内控措施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构建企业内控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明确指标设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首先,需要对评价指标的设计予以明确,遵循全面、动态、有效性、成本价值等设计原则,切实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范围纳入到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如此才能实现对企业的全面了解,设计出全面的指标体系,保障内控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企业处于动态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当中,要求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也是动态发展的,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合理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除此之外,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过程中,还需重视将成本控制纳入其中,充分反映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与企业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经营风险。由此可见,唯有确保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方可实现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真实、准确反应,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分析

1.定性内控评价方法

在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定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有风险基础评价法与详细评价法。其中,详细评价法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通用性与广泛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工作流程等的完备性、规范性进行检测,进而得出相应的内控有效性结论。详细评价方法的应用具备全面性特征,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的制定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存在的隐患问题,有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要素控制,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损失。但是这一评价方法的应用存在重理论而轻实务的不足,以及机械性的实施模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固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会限制企业内控有效性及其作用的发挥。

2.风险评价法

这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要素管理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在进行企业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防控,判断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强化风险基础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前提。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对于内控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要求,内控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的整体业务与财务现状,尤其是要在业财融合管理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与丰富经验,才能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客观评价。对此,企业实施风险评价需要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较好效果。

3.定量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度企业内部控制指标相关数据的全面分析,对内控指标制定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主要包括有层次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层次分析具备系统化与层次化特征,不同的评价层次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性,但是需要将不同影响因素准确划分在不同层次,实现问题分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企业的问题解决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主要借助了对模糊数学原理的应用,将定性方法转变成为定量方法,实现对抽象问题的模糊化,进而提高企业内控评价有效性,避免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企业在内控有效性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的进行建立与应用,探索出有效的内控措施,强化企业的内控效益,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更好地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光宇.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14):45-47.

[2]齐永平.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2(03):113-115.

[3]张海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全国流通经济,2021(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