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张青春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中心小学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提出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场景教学、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组织合作式的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给予及时和适度的反馈和引导这五条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各种抽象的概念和规律,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厌恶和恐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场景教学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选择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的问题和场景,如购物、旅游、运动等,让他们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如对称、比例、形状等,让他们欣赏数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购物场景,让学生用小数除法计算商品的单价或折扣后的价格,并比较不同商品的性价比。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小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意义和方法,并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商品,如服装、食品、电子产品等,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原价、现价、单价、节省金额等,并用百分比或小数表示它们的折扣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计算自己需要支付的总金额或找零金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商品的性价比,即单位价格与商品质量或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喜好,选择性价比最高或最低的商品,并给出理由。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乐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自己评价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没有固定答案或方法的问题和任务,如探究规律、发明算法、构造证明等,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逻辑力,尝试不同的思路和策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质疑和改进,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探究简易方程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或求解未知量时的应用和意义,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或证明简易方程。这样,学生可以理解简易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并锻炼他们的代数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使用的方法或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改进或创新的想法。

三、组织合作式的学习活动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和讨论数学问题,分享和比较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从而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分组或配对安排一些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如合作探究、合作解决、合作展示等,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鉴和吸收他人的优点和经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欣赏他人的成果,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从他人的思路和策略中获得启发或反思。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书、网络、软件、游戏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补充或深入的内容,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难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和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音频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书或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多边形面积在数学史上或其他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并进行一些延伸或拓展性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拓展他们对多边形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加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软件或游戏,让学生用计算机或手机绘制或拼接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这样,学生可以增加他们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并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3]

五、给予及时和适度的反馈和引导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既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又要指出和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适当的赞扬、批评、建议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困惑,适度给予一些提示、引导、示范等,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的线索和方法,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或放弃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及时和适度的反馈和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并给予他们一些改进的建议或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地寻求进步和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情境,灵活地选择和组合文中提到的五条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成为终身的数学学习者。

参考文献:

[1]侯孝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家长,2020(35)4-5.

[2]钱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28)11-12.

[3]刘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考试周刊,2020(80)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