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浅析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现状

山泉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1200

摘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思维的警世名言,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所铭记。国家安全及保密工作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便捷,同时带来了了一定的隐患,高校保密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培训是保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增强保密意识,实施保密教育是保密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高校保密工作是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所有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服务于其它工作。

关键字:总体国家安全、保密、高校

1.研究背景:

2023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会议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会议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会议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创新理论引领,完善力量布局,推进科技赋能。要完善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打好组合拳。会议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校要以为契机,深入学习和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保密法,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创新保密工作方法,推动高校保密工作的新突破,使保密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保驾护航。

2.相关研究及理论: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的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例如,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保密工作规定》,明确了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些政策文件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开展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许多高校将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安全保密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国家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例如,北京大学设立了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开设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本科课程和“国家安全”研究生课程;清华大学开设了“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本科课程和“安全与防卫”研究生课程。然而,目前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缺乏实际操作和有效性。其次,一些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一些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缺乏专业性,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3.研究目的及问题:

目前,高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续发生深刻变化,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中国快速发展崛起,敌对势力和境外情报机构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需求日益明显,对中国渗透、策反、窃密活动更加猖獗,国家安全威胁日益多样。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和集群存储、“大数据” 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存储和处理日益数字化、网络化,泄密隐患不断增多。面对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 “剑悬头顶、刻不容缓”的严峻形势,必领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把保密形势教育同爱国

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常讲常新、警钟长鸣,增强忧思意识,筑牢思想防线。高校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师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忽略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导致对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认知不到位。认识上的不足,就会导致思想上的松懈和行动上的迟缓。一些重点部门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保密防护设备投入不足,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及时更新保密资料,普及保密知识,增强保密意识。保密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大多数学校通过举办讲座、观看视频的方式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种形式的保密教育成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容不贴近涉密人员的工作实际,形式上不便于涉密人员的积极参与,使得涉密人员参与热情不高,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4.创新之处或研究贡献: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做好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引导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需要在政策和法规的引导下进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应该进一步完善,明确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为高校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贴近实际,涵盖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既要注重理论学习,也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此外,高校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实习、调研、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评估应该注重全面性和科学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实习成绩、知识竞赛、考试成绩等,并及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五、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保密意识

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保密意识。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如课程教学、校园宣传、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国家安全及保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高校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保密意识,以推进国家安全和发展为己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我们要牢记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中国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背景下,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此起彼伏,高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要充分认识保密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反间防谍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保密教育的效果,增强反窃密斗争的能力,筑牢“保密就是保国家安全、保家庭幸福、保个人前途”思想防线,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高校保密教育工作浅析》  谢健  翟胡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加强高校保密教育提升师生保密意识》  高峰  沈阳理工大学
  3. 《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山东省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研究》 李玉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4. 《定向培养士官生保密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勤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保密安全教育的思考  郑巍  科技经济导刊
  6. 《提升保密教育培训时效性路径的探索》  李龙  科技风
  7. 网络信息保密技术研究  贾书影  科技创新导报
  8.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保密意识的对策研究  高蕾  办公室业务

作者简介:山泉(1985-1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实习员,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