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陈雪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中心幼儿园   530400

摘要:在幼儿生命成长中,学前教育是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儿童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以及智力发展水平。教师要积极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案,有效组织园内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多个角度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要注重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游戏娱乐活动,让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中实现个性化成长。本文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要性出发,对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式进行探讨,希望给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一)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提升

在家庭环境中,幼儿的行为都在家长的掌控下,各种行为活动也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很少能主动形成与卫生和健康相关的行为习惯。想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对幼儿进行科学规划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时可以对幼儿进行合理的作息规划与安排,让幼儿可以在最佳时间段内进食、活动、休息、睡眠等,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而这些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帮助幼儿的行为更加自信

在幼儿园里,整洁干净的幼儿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为自信。因而在进行学前教育时,教师可以对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这会让幼儿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而积极做得更好,并在行为过程中产生更强烈的自信心,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表扬,变得更加自信。

(三)促使幼儿行为更加专注

在开展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那就是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十分专注和投入,强大的专注力可以让幼儿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与培养,长此以往会促使幼儿养成专心专注做事情的习惯,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从入园开始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

对刚上幼儿来说,所有的环境和人们都不熟悉。幼儿认知能力低,不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幼儿,那么幼儿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在教育中应培养幼儿的正确认知能力,使幼儿形成较强的分辨是非能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比如,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会感到不安、孤独,这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班集体是一个互爱互助的大家庭,从而有效消除幼儿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满爱心、耐心,鼓励幼儿向自己敞开心扉,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亲密感,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幼儿园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外界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是自古至今都在探讨的话题。尤其“孟母三迁”的故事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论依据,加之有更多教育事例可以证明幼儿行为与习惯都会受外部环境的很大影响,正面的环境能给人创造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消极负面的环境易使人趋向堕落。在学前教育中应创造良性的家庭教育环境熏陶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刚进入园幼儿独立能力不足,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体特征进行环境的创设。例如,教师要强调时间意识,在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教师要注重时间观念,在每一阶段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定,幼儿可以在此期间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另外,为了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清洁、整理玩具、图书等日常生活,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爱护教具的好习惯。

(三)有足够的耐心,从点滴小事做起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言行与动作,幼儿教师要给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学习。如果幼儿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和卫生意识薄弱,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当第一次听下课铃声、做卫生时,幼儿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能形成相应的概念。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亲自拿工具打扫卫生,这时幼儿便很快学会了打扫卫生技能。当幼儿看到教师与自己一同劳动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此外,很多幼儿在第一次做手工时会感觉到茫然,有的幼儿会在作品上乱画乱涂,这时教师要告知幼儿该如何做,怎样做,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正确倾听和观察,让幼儿在正确模仿和学习中形成良好习惯。

(四)优化幼儿园教育方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究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方式很多,培养途径也比较丰富。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要以其认知水平和行为作为基础,设置一些科学可行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比如,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开展认识“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幼儿主题活动,教学时先准备好各种瓜果、蔬菜、水果等教具,通过猜谜语、角色扮演、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们学会如何将瓜果进行分类,并了解到水果的种类,以及多吃水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通过语言的解释与情感的渗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肚子里有个火车》为例,从莉亚的所作所为指导幼儿明白吃得太快、太冷、太多都是不对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本身三方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习惯以及道德习惯等,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环境的优化,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法,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行为和良好个性行为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春芹.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究[J].新智慧,2019(33):136-137.

[2] 孙瑞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议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179-180.

[3] 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56-57,59.

[4] 郭振霞.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29-30.

本文系2022年度宾阳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2022C0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