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司法保护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版权司法保护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董岳,赵舰航 ,达尔汗,王志鑫 ,季伟

牡丹江医学院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于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版权保护对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如何发挥版权保护的有效性,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从司法保护的角度出发,从法律层面上对于版权保护制度加以界定。通过版权侵权案件的受理与判决结果我们不难发信,我国版权纠纷原告胜诉的几率占到了案件的83.77%。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对于版权保护的决心与力度。我们要坚定信念,在司法实践的保障制度之下,提出创新与思考,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行业的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版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文化产业;国民经济发展;

前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研究,我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一样并称为我们的三大国民发展命脉,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国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加强,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我们要加大对于著作、版权等领域的司法保护,从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据。让每一名公民都可以心怀戒尺,不逾越法律的底线。目前,我国的立法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也让公民的版权保护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本文笔者就从法律层面出发,结合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谈一下将司法保护制度融入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1、版权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将版权保护问题作为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普遍都存着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版权保护对于打击侵权,打击盗版犯罪,鼓励正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促进作用。制度的提出,不光可以从法律的角度进行“犯罪的惩戒”,更可以起到一种预防的作用。众所周知,预防的作用大于疏堵,我们要给公民树立一种行为的约束,让公民可以做到有令禁行,要时刻把法律法规、行为准则、公序良俗放在心中,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尺。除了理论研究外,不少的国内外对此还制作了模型,通过模型进行推理分析论证。利用执法强度与立法强度的乘积关系来表示版权保护强度。这些指标参数涵盖了经济、社会化发展水平、司法程序、立法制度等多种综合指数,对于版权保护制度的促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依然要考虑到时代的迅猛发展。时代的变化会导致很多的综合测量指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对待指数。我们不光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在立法上,更要贯彻到司法保护制度的落实层面上。我们要保护日益发展的产权新业态,要把保护版权作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2、制定版权保护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国家版权局网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22年我国共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452万余件,同比增长近15%。2006年,我国版权登记数量是15万件,仅仅16年,就增长到了452万件,数量环比增长之快,增长了30倍还多,这是历史性的重要突破。著作权登记量近年来呈井喷式大发展,这也体现出人们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通过现行的《著作权法》,可以进一步明确著作权的归属,使版权市场更加的清晰化,透明化,更有利于版权制度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办理著作权登记,这也体现了著作权人的法制观念在不断地增强。著作权人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对于打击盗版,促进版权业的良性传播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加强版权司法保护的创新对策

3.1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随着文化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健康有序向上的营销环境,让“版权保护”这驾马车可以行驶的更加平稳,真正抱枕版权人、著作权人应有的合法权益。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市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办公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将使用正版软件、打击盗版工作落到实处。从政府自身做起,不断推进版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落实版权保护工作,以司法保护作为行动指南,加大对于所属辖区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监察整改力度。以办公软件为例,省直机关单位积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让软件正版化真正的落地开花,开展软件正版化专项整治工作。积极与省版权局签订正版软件承诺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制度不再是一纸空话,不再是墙上的“一句

3.2 加强版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版权保护并不是单一发展的产物,他必须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才能推动文化的全面发展。两者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可以更好的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依托相关的版权产业链,积极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引导相关领域的企业都能够“动起来”,积极发挥其在开发、设计、包装等方面的版权作用,通过版权“专属特色”,打造自身的品牌效应,促进特色产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版权一手托两家,一面代表着创新,是著作人的智力成果,是需要加以保护的。另一方面,版权又牵引着市场,是成果转化的供给方。只有让版权充分的应用,才能发挥版权的最大效应,更好的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3 “线上+线下”联动,多元化保护版权制度 

首先,我们有着组织机构完备的版权信息服务中心。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版权登记、统计、咨询、培训的服务职能。另外,为了深化版权服务,各省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完善建设全面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这样,社会公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版权工作的无纸化服务。著作人只需要一键登录,进入到网络平台,就可以按照指示进入版权登记流程。网络输入使流程更加的简便,快捷,节省了市民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市民可以轻松的在网络上进行“云端操作”,体验不一样的感受。以前需要多次排队提交申请材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数字化经济时代。线上加线下联动模式,可以使版权保护链条得以不断的延伸。而且互联网+的服务管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版权服务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4、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版权司法保护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极其深远,甚至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更是为版权产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平台。版权产业更是要顺势而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版权成果带动文化产业链条的无限延展。版权产业要基于司法保护的视角下,从法律层面、经济层面双管齐下,在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下,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先进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完善相关创新策略,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的有序发展。

基于法治大背景下,我国通过司法机关开展版权保护制度,对于版权服务、版权执法活动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文化产业应该在司法制度的保护下,不断思考,创新新思路、新办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人文天下,2017(18)110-111.

[2]姚颉靖,彭辉.版权保护与软件业盗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51个国家的数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1,29(06)123-124.

[3]彭辉,姚颉靖.版权保护指标体系构建及强度测定[J].图书情报知识,2020(13)133-135.

作者简介:董岳(2002.07-)男,汉族,黑龙江林口人,学生,本科,研究方向:版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文化产业、国民经济发展。

通信作者:季伟(1984.04)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讲师,博士,研究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项目:牡丹江医学院“心海”辅导员工作室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