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探究

罗舒婷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   516000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对单篇阅读文章进行讲解,让学生去学习一篇文章,而是引导学生去多篇阅读,去对整本书进行集中的研究性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中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前言: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要想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为此,很多教师一直在倡导并关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提高其自身的阅读技能。

1学习任务群及群文阅读概述

1.1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就小学语文而言,其教育目标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个人写作、阅读和口语能力上,而是要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对教学方法、内容和资源分配进行改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把学习任务群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阅读活动,可以把去阅读方式进行多样化,增加对语文阅读资源的利用,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1.2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我国近几年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结构等等。让学生完全地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群文阅读”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相同的主题的不同的文章进行组合,让学生在小组的过程中,对相同主题的表达方式、文章的结构、情感思维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可以对不同文章中的语文要素进行分析并将其系统化,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语文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3学习任务群和群文阅读的关系分析

运用“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来充实语文教学教学,而“群文阅读”则是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这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下,以多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设计出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目的。

2“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

群文阅读是来自赵镜中先生的描述性理念,属于“草根研究”的范畴。当前,对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探索与扩展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学经验;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也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同[1]。所以,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着许多空白和错误认识。

当前,很多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上,也只是对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了一些假设。关于群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其理论体系也不完备,缺少科学性和经验性的研究。从实践角度看,更多的是侧重于体验式操作、感观成果和课程总结成果,而缺少原则上的验证实践、科学测量成果和学习体验理论成果。这些缺陷,阻碍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很多教师由于对群文阅读的原理、特征和作用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和不确定,这就给语文教学及其他相关领域带来了一定的误解。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要想对群文阅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研究,要对其实施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探讨,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考虑如何将其与其他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相结合,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3.1围绕学习任务群整合群文阅读

一些学者把“学习任务群”看作是一种人文课题,其反映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师往往通过评价、阅读、研究、表达等方式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所以,在“学习任务群”中,群文阅读必须要有经验性、建构性和生成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整合教材中的文章,让学生自觉地体验与建构自己的探究知识,从而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次集体读书活动,创建主题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教师可以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三大经典名著进行整合;其次,将教材中关于这三本名著的选段进行整合,《水浒传》之《景阳冈》、《西游记》之《猴王出世》、《红楼梦》之《红楼春趣》;随后,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三篇文章中的角色描述有何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文章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学生对三种不同的文章进行对比,来分析三大名著中的角色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这三本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名著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语文于都教学中,以“学习任务群”进行群文阅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3.2设定文章主题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旨,选取合适的素材,让学生阅读[2]。如:可以按主题、背景、结构等来划分课文类别。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共同之处,进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以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有关的素材收集起来,进行组织、分类,再将其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一起阅读,并学习其中的内容。如教师可以《我的……》主题,为学生挑选适当的读物或短文,要求学生去读,去体会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可以通过搜集有关“书”的文章,将这些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围绕着“书”的主题去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3.3按照单元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不仅局限于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进到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合理地设置目标,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选用一些课外文章,如《访鲁迅故居》《回忆鲁迅先生》等。选材的目的在于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以“鲁迅先生”为题材的文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学生通过仔细研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精神。随后,教师让学生把所读的文章与所学内容联系在一起,阐述鲁迅先生在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并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鲁迅先生。这表明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应基于多种阅读文章,并形成统一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4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群文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利用动态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团队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3]。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帮助,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群文阅读目标。

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导学单”,导学单”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在“导学单”的内容,使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并让其余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归纳的技能,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其次,在“质疑”与“解疑”环节,以小组为基础,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自习中所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让全班学生共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本环节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意见,这样一定会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去群文阅读,从而提升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3.5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群文阅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教学效果。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可以很好的融入进去。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应注重培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养学生的群文阅读习惯。

以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为例,其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预判能力为主要内容。不同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搜寻的依据和预期的内容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感受对所读内容了解与预测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多个角度的进行阅读思考。而此时,教师应乘胜追击,利用学生在交流中所学到的阅读技巧,选取多篇相同主题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结语:

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阅读观念的更新,是摆在美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学习任务群”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着重对“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确定阅读目标,整合阅读资源,有效地消除传统阅读模式的局限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华琴.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J].新智慧,2023(13):123-125.

[2]王黎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2):39-41.

[3]张秀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2807-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