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幼儿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谈谈对幼儿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钟冬燕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上村幼儿园  

摘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向,也是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幼儿园来说,引导幼儿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足,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应当成为幼儿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里健康教育;重要性

当前,有许多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都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他们认为幼儿年龄还小不懂事,怎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殊不知,心理健康问题与年龄和认知程度无关,甚至年龄较小的幼儿心理调节能力反而更差,受到不良影响就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比如许多人小时候被狗咬过之后,长大了见到一只小宠物狗也会发自内心的恐惧。由此可见,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不容忽视,反而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重视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此才能帮助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幼儿建立正确三观

幼儿园教学担负着为学童启蒙的职责,不仅要注重幼儿的知识奠基,而且要注重引导幼儿的三观树立。幼儿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在这一阶段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错误引导,那么幼儿就很可能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观念。而通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对幼儿的思想进行正向的引导,避免幼儿在思想上误入歧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正确地看待世界、看待问题,为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框架,从而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加强师生之间情感联系

如果幼儿对教师怀有抵触情绪,那么幼儿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无从下手。只有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条牢固的情感纽带,幼儿才会愿意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也才能得到提升。糅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幼儿园教学可以打开幼儿的心扉,让教师有机会倾听到幼儿的心声,从而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烦恼。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拉近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幼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推动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心理教育的好处体现在幼儿园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幼儿潜在的心理问题,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长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师生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高质量开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当中去。而且,通过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改变幼儿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增添学习趣味,让幼儿愿意参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幼儿在自驱力的推动之下就能更加高效地吸收课堂知识,从课堂学习当中收获更多的进步与成长。

二、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教育氛围与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接触到的事物较为有限,因此,他们在脱离家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时,很容易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这时,如果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所处环境的温暖与快乐,他们产生的这类负面情绪就会越发严重。因此,想要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通过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行为引导,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为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幼儿刚刚进入园所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门口等待,并且面带笑容,从而让幼儿能够在进入班级时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进而减轻他们因与父母分别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然后,在目送家长离开后,教师可以牵着幼儿的手进入班级,从而使他们的内心得到安抚。其次,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壁画上一些色彩鲜明的卡通图案,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如同在家庭中那样温暖和轻松,以此消除幼儿心中的陌生感。当然,在一些学习区域或活动区域,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摆放一些符合他们成长与喜好的图书或玩具,使幼儿能够养成一些基础的健康行为习惯。

(二)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是帮助幼儿培育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像知识教育一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更像是一种防御机制,需要贯穿幼儿成长的始终,时刻警惕幼儿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充分地尊重幼儿自身的人格和个性,关心幼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幼儿及时解决,同时还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始终处于家长和教师共同营造的温暖成长环境当中。

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参与教学游戏活动时,对抗拒参与游戏的幼儿不能简单地呵责,而是应该耐心询问幼儿不想参与游戏的原因。如果幼儿是因为害怕与人交往,那么教师就可以尝试让一个性格活泼的幼儿去带动这些内向的孩子,以一对一交朋友的方式引导这些幼儿慢慢打开心扉;如果幼儿是因为抗拒游戏的过程,那么教师也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给幼儿安排一些别的教学任务,比如担任游戏中的裁判。这样,幼儿的选择和做法得到尊重时,他们的天性也就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就会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事物。在整个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幼儿保持长期关注,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幼儿的成长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保驾护航。

(三)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家庭环境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导致幼儿的性格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有的幼儿无法独自入睡,缺乏安全感;有的幼儿喜欢与他人交谈,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有的幼儿喜欢听他人表扬自己,但面对批评却无法接受;有的幼儿自律性强,能按教师要求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幼儿不愿意听取教师或家长的建议,我行我素……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适当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幼儿园有朋友”“关心我的好朋友”“温馨的家庭”“我长大了”“待人有礼貌”等,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阅历的提升和知识的丰富。

例如,教师可以为那些害怕或者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幼儿设计一个“我是小主人”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在活动室内设置“客厅”,主动迎接客人,并进行自我介绍、表演节目,从而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活动结束后,幼儿都期望有好朋友来自己的家中做客,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害羞。教师还可以在星期五下午放学之前开展“互相赞美”活动,幼儿相互称赞彼此的优点,以互相激励,从而形成正面情绪。

结束语

幼儿教师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主动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身心成长,并且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才能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使幼儿具备良好的德行和品格,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学侠.情境体育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J].江苏教育,2020(32):39-40.

[2]石庆彦,王兴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7-78.

[3]陈菊梅.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