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模式的“课堂革命”校本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3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模式的“课堂革命”校本实践

夏建刚,张欣华,张俊生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要:以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实践样本,从机制建构、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团队打造、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模式的“课堂革命”校本模式,力求解决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调适和修正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模式的“课堂革命”校本模式,以期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学院的最大效能。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  课堂革命  五链同轴

作者简介:夏建刚(1967-),男,汉族,重庆市大足区人,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教育教学研究;张欣华(1975-),女,汉族,重庆市沙坪坝区人,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教育教学研究;张俊生(1989-),男,汉族,山西省阳泉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基金支持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规划一般课题《中职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校企共建模式研究》(主持人:夏建刚;项目编号:K22YG109493)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规划一般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推进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支持体系构建与路径突破研究》(主持人:张俊生;项目编号:K22YG602671)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张俊生;项目编号:388)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多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而中职学校涉及甚少。作为首批全国重点、首批全国示范的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结合区域内智能制造产业特色,与重庆机电集团携手共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有机衔接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五链同轴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专业优化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1],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五链同轴模式的课堂革命校本模式,并通过实践总结不断改进,以实现人才质量的高效提升。

一、机制驱动,赋能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一)跨界联动共建管理机构

学院设立由学校、合作企业等多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产教一体的课堂改革管理提供基础性工作条件,保障各项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2]。负责人均由校、企双方互派,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企业与学院实现岗位互聘、双岗双责,提升现代产业学院的工作效率,增强课堂革命的实效性。

(二)五链同轴健全育人机制

学院在理事会统筹下,以生产、科研、服务等项目为载体,学生充分参与到相关技术服务活动中,扩大视野的同时又增强学习内在动力。理事会下设教育专业人才产业创新五个工作站通过其制度建设形成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同轴运行的育人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课堂革命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责权统一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校企工作沟通及协调制度。通过建立高层、中层、基层定期对接机制打造校企间无障碍沟通机制;二是建立资本投入保障机制。学院校企双方根据自己优势,选择政策、技术、设备、资金、师资或场地等资本形式投入;三是完善利益补充机制。按照权责相称、成本分担原则,双方各自享有办学收益[3];四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投入积极性。

二、基地助推,拓展课堂革命高效实施的新阵地

(一)打造双园基地,创新课堂革命主战场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在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的引导、协调和支持下,与行业龙头企业联手打造出校园+产业园的双园式产学研实践基地(图1)。


图1  “双园”式产学研实践基地结构示意图

以校园为主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由学校提供场地,校企协商共同投入设施设备建成产业生产线,企业入驻校中厂实施管理并正常运行。校中厂以企业的真实项目驱动专业教学,打破教学脱离实际生产的现实瓶颈,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沉浸于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

以产业园区各企业为主建设厂中校厂中校以学生岗位实习为主线进行生产教学,通过推广现代学徒制提升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这种校园+产业园的双园式产学研实践基地,有效改善了以前职教学生实践场所的局限性,将课堂从传统的教室迁移到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为课堂革命提供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现代产业学院的优质人才输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落实素质教育,拓宽课堂革命的主体

面向职教学生,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双园式产学研实践基地为摇篮,以产促教,把实际的订单生产项目作为课堂的目标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真实感,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与岗位脱节,课堂所学即所用,孵化

学生产品双核心成果。

面向企业社会,实现开放型培训。充分发挥学院的地理及硬件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社会开拓技能鉴定、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项目,同时推行普职融通,有效融通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对外培训课程的开发及设计纳入现代产业学院的课堂改革,丰富学院的办学层次。

(三)整合学院资源,增强课堂革命的内驱力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整合了已有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重庆集训基地、重庆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统筹纳入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共建共享丰富资源校企协同优化教学培训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校企联合完成职业岗位技能认证校企合作参与师生技能大赛等有效深化产教融合,增加课堂革命的内驱力。

三、专业引领,把握课堂革命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

(一)校企精准对接优化专业建设

瞄准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探索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依托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对接的地区产业集群,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分析岗位设置与要求,整合原有装备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两大类8个专业组建出智能制造专业群。本专业群以数控技术应用(装备制造类)和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类)两大专业为核心,辐射引领其他六个相关专业,形成双核心协同型专业群。以产业指导专业,以专业带动课堂[5],以此引领有效的课堂革命

(二)多措并举培养多元化人才

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升学多元目标为主导服务学生,形成校园+产业园双轨并行,基础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段式的双轨三阶人才培养模式。

分段设计培养目标,推进课堂革命基础能力培养,课堂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导,重点在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职业能力培养,课堂重在职业技能的训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1+X证书等形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培养,则以生产实践为主,让学生将生产规程、操作规范、员工守则等深植于心,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融通岗课赛证,培养学生三融三跨。重构智能制造专业群以企业真实项目为特色的模块课程,以生产项目技术转化为载体,将企业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流程引入实践教学体系,融入技能大赛和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内容,同时渗透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产业部门与学校教育、融合工作体系与学术体系、融合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构建出具有产业特色的跨专业、跨企业、跨岗位的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堂的变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四、团队支撑,提升课堂革命开拓创新的实效性

(一)校企互聘实现师资互补

学院师资由校企双方互聘互认,实施双聘双薪。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混编师资团队。校、企专家共同担任专业负责人,实行双专业负责人制;学校专业教师走入企业岗位,实现校企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以此促进师资团队的多元化发展。

(二)分层培养促进双师双能

立足学院与专业建设实际,积极推进新雁计划帮助青年教师专注合格课堂,有步骤地实施鸿雁排阵计划加快骨干教师成长步伐[6]。鼓励专业教师走进行业企业、走进生产一线,接触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育双师双能教学创新团队。

(三)双室领激活雁阵合力

合作企业聘用学校名师,在企业成立名师工作室。主要承担企业兼职教师培养,探索利用企业生产现场为教学资源的有效模式等任务。学校聘用企业技术能手,在学校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承担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教研等任务。由此形成名师、大师工作室双室领军,学校教师、企业技师双师合力,以此引领专业发展,助推中职课堂革命

五、评价保障,落实课堂革命有序推进的常态化

(一)建立课堂革命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开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课堂革命工作的成效纳入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课堂革命实施实践成果、成绩奖励等激励性机制办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奖励、激励、鼓励、促进等功能。

(二)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依据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过程性、科学性、公正性原则,综合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以职业院校德育素质为切入点,构建出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三横三纵三横——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纵——教师、学生、企业)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图2),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人才质量跟踪制度

重视数据收集,探索有效策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潜能动能的培养与考核。借助三横三纵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实时追踪,并给以反馈与调整,全面且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结语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与重庆机电集团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力求探索校企共建中职现代产业学院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构建出适合重庆中职学校特色,可操作性强,融合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

五链同轴的校企共建新模式,将校企合作做实做细,深入实施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课堂革命。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学院组织的混合性、产业的前沿性和专业的交叉性,从而催生丰硕成果,呈现中职现代产业学院的全新魅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Z]. 发改社会〔20191558.

[2] 殷勤肖伟平.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0(22) :40-45.

[3] 成宝芝徐权张国发. 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Z1) :98-10.

[4] 郑硕杜德昌.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2) :19-2.

[5] 郭湘宇周海燕廖海. 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21(08) : 62-65.

[6] 张丽颖张学军. 高职课堂革命:内涵、动因与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02)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