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

伍雁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空间遥感测绘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应用,诸如环境保护、气象学等。光学系统作为空间遥感测绘的核心组件,研究提升其性能水平的设计流程与方法,不仅可以促进空间遥感图像分辨率的提升,也能增强地物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图像质量。因此,应该对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的设计重点研究,在明确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特点、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光学系统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关键词: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

引言

在卫星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下,遥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空间遥感技术的在应用过程中,高度依赖光学传感器的性能,实现对地球表面反射、辐射的电磁波等信息的高精度获取。但在成像质量、分辨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较多,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遥感需求。因此,为促进遥感测绘准确性和效率的提升,满足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对地表信息的需求,应该对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深入研究。

1 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的特点研究

通过分析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其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辨率高。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可以对地球表面的图像精准捕捉,分辨率高,能够清楚地看到细节部分,若能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可以获取更加真实的信息。

(2)灵敏度高。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的传感器有较高灵敏性,可以实现对微弱信号的精准捕捉,实时、动态化监测地球表面的微小变化,诸如海洋生态等。

(3)多光谱观测。针对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可以做到同时获取,诸如红外线、可见光等。基于此能力,可以提供大量地球表面信息,如植被覆盖等[1]

(4)覆盖范围广。通过对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的科学应用,覆盖的地理区域较大,在实际观测期间,可以做到从整体到局部观测,在资源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原则

在设计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期间,需要对波段合理选择,综合考虑光学系统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等因素,提升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系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1)重点考虑分辨率。在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重点考虑。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对需要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要求重点分析,保证地面细节能清晰展现。针对光谱分辨率,是指可以分辨出不同波长的能力。在设计期间,要对获取高光谱分辨率图像要求重点考虑,精准识别和分析地物光谱特征[2]

(2)波段选择合理性。对不同应用要求明确掌握,选择合适的波段范围开展观测工作。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波段有可见光、紫外线等。波段的不同,提供的信息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对光学系统设计期间,应该结合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波段。

(3)保证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在对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在空间环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获得最佳的图像。同时,重点考虑抗振动、温度变化适应能力等。为提升设计合理性,也要对能量利用效率充分考虑,促进图像质量的提升,让图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

3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分析

3.1 需求分析

在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是首要步骤,旨在明确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功能需求,在此期间,首先要明确测绘对象以及环境条件,包括地表、大气等特征,掌握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结合场景确定所需要的空间分辨率、观测周期等,确定覆盖范围。将应用需求作为基础,将观测的光谱范围划分好,比如可见光、红外等。最后确定观测参数和系统性能指标,其中,观测参数有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等,系统性能指标有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信噪比以及定位精度等。

3.2 参数设计

将需求分析作为基础,对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的参数合理设计。首先对需求分析结果深入研究,明确光学系统的整体结构,诸如光学元件的类型、数量等。依照光学系统结构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滤光片等,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需求能得到满足[3]。光学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光路布局必须合理设计,以免对光线传输的精准性、效率造成影响。通过应用光学设计软件,不断优化光学系统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对透镜的厚度和曲率半径进行调整,促进系统成像质量的提升。

3.3 布局设计

在设计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期间,布局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具体设计期间,要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绘任务要求充分考量,确定光学元件的数量和位置。为促进系统性能的提升,可以利用光路优化技术,比如:应用折射率分布透镜等,对像差整体改善,同时对透镜组件之间的距离严格把控,对距离和角度合理调整,将像差问题有效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光学系统要和机械结构密切配合,每个组件均要在正确的位置上固定,合理分析机械结构对光学元件的安装、调整等方面的需求。在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如温度变化、辐射影响等,必须各位注意各类因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解决办法,保证光学系统的性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3.4 校正设计

校正设计是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一步,对光学系统成像的质量和精度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格外重视,明确设计目标。在校正设计中,主要目的是促进成像质量的提升,让光学畸变减小,降低像差,确保获得的图像精准且清晰。同时通过校正将光学系统中误差消除,增强测量精准度和可靠性。为保证设计合理性,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明确光学系统的畸变类型。将系统的特点、需求为依据,明确主要畸变类型,如切向畸变等。

(2)校正方法的合理选择。根据畸变类型,选择适宜且可行的校正方式。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的校正方法有很多,如数学模型、矫正板法等。

(3)校正实验。利用设计好的校正板实验,对校正板上的特定特征点合理测量,对坐标准确记录。

(4)对校正参数合理计算。结合实际测量数据,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校正参数精准计算。

(5)校正参数的应用。将计算获取的校正参数应用在光学系统中,校正新的图像,保证校正后的图像质量能达到最佳。

(6)注意事项。在校正设计期间,应该保证校正板设计、制作的可靠性、精准性,避免校正信息出现偏差。在校正实验过程中,需要将设计要求作为依据,保证实验误差不会对校正结果造成影响。在计算校正参数时,数学方法的选择要合理,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准性。

3.5 集成与测试

在对光学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合理设计,同时确定它们之间的接口与协议。依照设计,对各子系统合理开发,并独立测试,确保每个系统功能可以正常发挥。在各模块完成开发后,按照系统文件规定的接口要求进行集成,并开展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测试及系统总体性能测试。在测试环节,软硬件的集成测试是关键,针对硬件而言,可以将光学元件、控制电路等组装到一个整体系统中,做好连接与布线工作,让各个硬件元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稳定工作。对于软件的集成和测试,需要先编写软件控制程序,最后集成硬件元件与系统功能。在性能测试期间,应该将重点放在系统数据处理、图像生成能力的验证上。

结束语:

综合而言,随着卫星技术以及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空间遥感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是地球表面信息的主要方式。光学系统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发挥的作用较大,如提升分辨率和精度等。因此要做好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设计工作,合理应用设计方法,提升设计的可行性,发挥光学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空间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进展——从非球面到自由曲面[J].光学学报,2023,43(8):0822009.

[2]孙凯鹏,孙杰,张刘等.空间遥感器中心筒式主支撑结构设计与仿真[J].飞控与探测,2021,4(05):71-78.

[3]巩盾.空间遥感测绘光学系统研究综述[J].中国光学,2015,8(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