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与SPECT/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PET-CT与SPECT/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赵祎  刘彩霞指导老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探讨PET-CT与SPECT/CT对肺癌及其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并对比两种仪器对肺癌的检出率和优质图像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晋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影像资料100例,分为两组: SPECT/CT组和PET-CT组。其中SPECT/CT组50例,PET-CT组50例。根据两项检查的诊断报告,对比分析两项检查在肺癌及其转移中的检出率和优质图像率。

结果:PET-CT全身显像得到的影像资料检出率为96%,优质图像率为94%;SPECT/CT全身骨显像得到的影像资料检出率为84%,优质图像率为84%。PET-CT对肺癌的检出率、优质图像率要高于SPECT/CT。结论:与SPECT/CT相比,PET-CT对原发性肺癌及其转移的检出率和优质图像率较高。两检查仪器各有千秋,SPECT/CT费用低廉,应用广泛,对骨转移检查较为普遍;PET-CT分辨率更高,但是费用昂贵,检查过程较麻烦。两仪器对临床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根据仪器优缺点、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CTMRI前列腺癌诊断

  1. 前言

肺癌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肿瘤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居首,占所有癌症的11.6%,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18.4%。肺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发现时已至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直是肺癌治疗的长期目标。在组织病理学上,肺癌病灶出现代谢变化往往早于形态结构变化[1]。在当今医学发展中,发现和诊断肺癌的手段诸多,但其中有两种诊断方法尤为广泛及显著,即核医学科SPECT/CT与PET-CT检查。SPECT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它是利用发射单光子的放射性核素如锝、碘等作为显像剂进行检查。SPECT/CT作为融合一体机,通过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发挥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检查技术的优势。同时还能弥补各自的不足,不仅可以显示病灶位置,也能显示全身脏器或组织的功能、代谢变化。PET-CT是将PET与CT有机地集成到同一设备中,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同时显示不同性质的图像,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一些医疗团队对PET-CT的研究和生产比较超前,比如GE和西门子这两家大公司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德国,研发项目涉足各个领域,尤其对医疗领域,如PET-CT更是居于世界前茅。Farsad M[2]在2020年发表的FDG PET/CT in the Staging of Lung Cancer中研究了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中的价值,他对文献进行了非系统性的修订,为了确定所有关于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评估中的作用的论文,并强调FDG PET-CT在这种情况下的价值。最终结果为FDG PET-CT在表征T期的附加值有限,但它提高了评估淋巴结状态的诊断准确性。FDG PET-CT与传统成像方法相比的主要优势是它在识别胸外转移,尤其是骨骼和肾上腺病变方面有更高的灵敏度。Castello A[3]等学者在2020年发表的18F-FDG PET/CT in Restaging and Evaluation of Response to Therapy in Lung Cancer: State of the Art中,通过PubMed检索多个英文文献的方法,探索了18F-FDG PET-CT在治疗反应场景中的作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讨论PET-CT在肺癌治疗反应评估和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中SUV变化所表达的代谢活动的改变与肿瘤反应和生存相关。除了SUV,其他代谢参数(即MTV、TLG和百分比变化)正在出现以帮助预测临床结果。

1.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当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肺癌的发病率正在攀升。202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吕春歌[4]在《全身骨扫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中,为了探讨全身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研究价值,对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检查方法均为全身骨扫描,其中143例(51.07%)的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以“肺癌骨转移判断标准”评价全身骨扫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效能。结果为:全身骨扫描结果异常的143例患者中,110例患者根据“肺癌骨转移判断标准”判定发生骨转移,101例与“肺癌骨转移判断标准”相符合,假阳性42例(29.37%),假阴性9例(6.29%)。以“肺癌骨转移判断标准”评价全身骨扫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效能,其敏感度为91.82%,特异性为75.29%,准确率为81.76%;阳性预测值为70.63%,阴性预测值为93.43%。最终结论为:肺癌骨转移较为常见,全身骨扫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对肺癌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由于肺癌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误认为是肺炎或其他肺部疾病,从而进行CT、DR等影像检查。但早期肿瘤比较小,CT、DR等检查无法看出肿瘤形态及位置。而SPECT/CT和PET-CT可根据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在人体组织、脏器和血液中对肿瘤特异性的吸收,来进行分子级别的肿瘤筛查。即使是癌症早期,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也可被肿瘤吸收,最终由探测器接受并显像。通过与CT图像融合,更准确的定位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两种仪器灵敏度极高,准确率约为90%,可评估原发病灶治疗效果,同时能了解全身情况,更有助于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肿瘤放疗、化疗前后的比较,判断肿块是否消失,还可发现是否存在转移。总之,PET-CT影像组学显示出光明的前景,末来可展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并建立可重复的、标准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对复杂的数据进行自动预测,实现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最终实现精准医疗[5]。

2 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实验回顾性研究晋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影像资料100例,分为两组: SPECT/CT组和PET-CT组。其中SPECT/CT组50例,PET-CT组50例。

2.2观察指标

以穿刺活检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SPECT/CT和PET-CT的图像特点、各项数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临床医师结合病人过往病史及体征得出检出率。

3 结果

3.1  SPECT/CT与PET-CT对50名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比

在100例患者中,分别进行PET-CT和SPECT/CT检查各50例,对比不同的检查其检出率的区别。通过检查可知:100例检查患者中,PET-CT组检出率更高,患者一些体征,不同的病情影响也会降低其检出率。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表3-1。

4结论

据本实验研究表明,PET-CT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PECT/CT;PET-CT全身显像除了能检出原发型肺癌,对其他全身转移瘤也可清晰显示,如淋巴结转移瘤、骨转移瘤、脑转移瘤等。而SPECT/CT全身骨显像只可检出原发型肺癌的骨转移瘤,还可能存在一些不易诊断的假阳性;这两项检查各有千秋:SPECT/CT全身骨显像操作方便快捷且检查费用较低,一般考虑可能骨转移的患者优先选择骨显像检查。PET-CT全身显像检查前准备工作较为繁琐、检查费用昂贵,但临床应用价值高--对于肺癌术前预后,疗效评估,检测复发及转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巧玲,冯峰.肺癌PET-CT影像组学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22,37(01):

119-123.

[2]Farsad M. FDG PET/CT in the Staging of Lung Cancer. Curr Radiopharm.

2020;13(3):195-203.

[3]Castello A, Rossi S, Lopci E. 18F-FDG PET/CT in Restaging and Evaluation of Response to Therapy in Lung Cancer: State of the Art. Curr Radiopharm. 2020 ;13(3):228-237.

[4]吕春歌.全身骨扫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4):93-95.

[5]吴姝婷,刘赛,刘梦思,庄子健,张礼荣.CT与PET多模态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01):127-130.

作者简介:

1.赵祎,女,汉族,济南,2000.05,本科,医学影像技术。

2.刘彩霞,女,汉族,济南,1987.01,本科,高等教育。

项目来源:202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