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邓文礼

五华县水寨镇第二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 5144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阅读兴趣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阅读课外读物的重要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时间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保障。我国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而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保障就没有足够重视起来,这是导致小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兴趣、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除了做作业就是背课文,很少有自己专门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并且产生了不喜欢阅读、不能阅读等不良现象。

1.2缺乏指导,学生阅读水平较低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被家长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以至于小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喜欢动脑,不爱思考。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小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抵触心理。如果老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他们只会觉得很枯燥无味,而阅读恰恰是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品味和理解。小学生在小学时期一般都处于懵懂状态,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多的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一味地讲解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从而影响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就是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较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阅读材料以及阅读时间,从而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1.3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而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被应试教育模式所束缚,导致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造成了学生不爱阅读、不会阅读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往往把阅读内容作为语文考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1]

2.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1根据学生特点推荐课外书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读写水平,所以除使他们了解正确的读书方式,培养好的读书习惯之外,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可是小学生时间有限,不能每个人都让他们阅读名著或者是一些有深度的课外书,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课外书。比如小学生看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不是笨小孩》、《伊索寓言》等等,这些书籍都是比较有趣的读物。其次,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传统故事、历史人物等引入到拓展性阅读活动中来。例如《司马光》、《孔子》、《伤仲永》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是非常深刻的,教师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与拓展性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读书心得分享会、作文比赛等活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名人名言所蕴含的哲理[2]

2.2引导进行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感悟和欣赏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朗读训练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并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组织。比如在阅读《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是描写小人鱼心理活动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人鱼想用王子的血复活自己时在想什么?应该怎么读好这一段?同时,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人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课文,对朗读表现突出的学生应进行表扬,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2.3有效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个从“吸收”到“输出”的过程,阅读是让学生能感受、理解、掌握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才能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目标、意义,并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在课余时间里进行更多的阅读。例如,老师可以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当他们完成了对文章的分析和总结之后,老师可以指导他们独立阅读,并尝试模拟文中的情景和场景来写作。

结语: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慧.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现状及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2):41-42.

[2]梁建阁.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