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晶  

河北省保定市第七中学   071000

摘要: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要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高中生物教学中,从“情境化”到“去情境化”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与概念;从“去情境化”到“再情境化”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知识的应用场景,强化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文章对“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高中生物

1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讲授知识往往枯燥无味、流于表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并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学到更到的知识。

2 情境化教学的相关定义

情境教学属于教学法的范畴。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延续了以口语化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但是,情境化,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要创造情境,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室里,在情境中进行思维,这样,就能引起同学们的思索,因而也就有了鲜明的特征。而且,如果只是理论上的讲解,就算学生们能听懂,也会很快忘记。如果再加上场景,就算过了很久,也能记住当时的情况。因此,情境教学也具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作用。情境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导入或创造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要内容的、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某种态度,以促进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心理功能的培养。

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理解教材知识,参与探究,使他们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实例的趣味是情境教学的最根本的要求。然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有些老师更注重情境的兴趣,而忽略了情境预设的目标,在课堂上呈现的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它与教学目标脱节,变成了一种游离于教学目的之外的“无效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去,并把有关问题解决,使兴趣与目标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实施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以问题、任务为主线,以生产、生活、文献等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实例,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剖析,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1 情境化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而不能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个合理的可视化的情境,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和一些生物现象,并且学生的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创设一个可视化的情境对于学生在高中生物的课堂中理解复杂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讲“遗传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DNA的复制过程,然后跟学生共同探讨如果DNA的复制技术运用到生物体之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如果DNA的复制技术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类似于克隆羊肖恩这样的产品,这样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地便利,负面的影响是可能会有一些反人类的产物出现。”,其他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几位学生谈谈他们的看法。对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一直以来被人们广泛的探讨,这时教师将其引入到课堂之中,即是知识的一种扩展,又是可以让学生批判地去看待身边的问题,提升批判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也需要合理地创设情境。

3.2 去情境化

“去情境化”是指将知识从具体情境中分离抽象出来,超越具体情境,形成概括性的知识的过程。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上,有一些问题是极具讨论价值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种情境,既能让学生学到生物的知识,又能让引导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去情境化”,能够帮助学生从情境回归知识本身,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内涵。

比如,在讲“遗传物质”的时候,老师们用PPT展示了以下文字:诺丁汉大学Matt Loose小组是全球最长DNA读取赛冠军的拥有者,他们在不切割DNA的情况下,先把DNA处理成碎片,然后再用DNA做序列。当前的电脑应用还不能将DNA序列从一段又一段杂乱无章的DNA中重组出来。老师以这个例子为背景,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如果一个DNA的长度是72000bp,是否可以由此推断出每一个基因的平均长度?试着把判断的基础写出来DNA被切割为短小且杂乱无章的片段后,很难按照原来的碱基顺序进行重组。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逐字分析资料,并对Matt Loose小组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但是,对于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仍然不知道从何而来,导致了教学的低效。

另外一名老师从教科书中列出的一种DNA分子的DNA基因开始,引导学生对环境案例的熟悉,教学切入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又比如,在了解病毒结构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新冠病毒、艾滋病病毒作为例子。在学习复等位基因时,可以通过ABO血型遗传来进行亲子代鉴定。

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积极性。通过“去情境化”,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探究能力。

3.3 再情境化

课本上的知识,在大多数时候还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很难从教材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将教材联系实际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帮助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含义,也能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更加科学的语言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正做到知识联系实际,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比如,在讲“遗传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在课前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呢?”,学生们可能会说:“爸爸妈妈都是单眼皮,但是孩子却是双眼皮”,教师可以说:“对,那还有吗?”,学生们可能还会说:“在太空的冬瓜跟在地球上的冬瓜就不一样。”这时教师就可以说:“那你们知道这时为什么吗?”然后就可以引入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教师可以说:“这就是因为遗传物质中的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通过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见到的奇怪的现象来引出相应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用生物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奇怪的现象。所以情境联系生活也是一个让学生深度学习的良好的方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以便能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情境。教师也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感兴趣的点,然后就能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高效地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必须不断地研究课堂,深入探讨情境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燕.“去情境化”视角引发的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20(05):8-12+14.

[2]成斌斌.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05):43-46.

[3]葛善勤.情境中去情境化的数学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6(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