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探讨

曹涛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湖北省恩施州445000

摘要:研究“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需明确该种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优势,如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学习体验等,在探索具体教学创新对策时,可从知识形成过程讲解、教学情境搭建等各个方面落实,多种措施同步而下,推动学生整体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措施

引言:进入新时期以后,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更多院校注重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潜力,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意识地在教学进程中引入互联网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其健康发展。

1“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势分析

1.1丰富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各类教育资源可灵活应用于物理教学进程中,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理教学资源,突破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固化带来的各种弊端,让教师、学生在组织、参与各类教学活动进程中了解到物理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且能结合具体的网络案例进行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教授,提升学生对此的理解程度,并在后续的学习、解题中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

1.2增强课程学习体验

初中物理课程大多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理解时会面临较大的困难,针对该种情况,引入互联网手段辅助教学,可有效增强学生课程学习体验,如在电压相关知识讲解时,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提前通过微视频录制电压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其中涉及的各种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续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电压吗?那生活中有哪些涉及电压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以此来让学生揣摩电压的原理、推导公式、读取方式等关键因素,引导学生探索电压相关知识要点,结合条件进行电压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以此来深入浅出的掌握该模块知识[1]

2“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措施

2.1通过互联网讲解知识形成过程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时,很多教材模块知识相当零碎、抽象,教师可适时引入一些物联网资源来展示各种物理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以“速度变化”模块教学为例,按照以下流程展开教学:可通过物联网搜集关于一些速度的视频资料,以此来引入速度概念,让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了解速度、初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再通过白板等教学工具绘画各类图像,辅助学生理解在特定时间段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速度间的关系,并可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实验,或者通过观看图像来理解不同运动状态下速度变化情况;最后可为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知识辅助理解上述探索过程,并可在互联网空间下交流相关视频、图像中所阐述结果的真实性,再依据自身知识体系对其求解、验证,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探究的同步展开,有效稳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对核心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2]

2.2通过互联网搭建教学情境

以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多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展开教学,教师把握整个课程教学的节奏,虽然对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系列物理知识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亦会大大降低,此时引入互联网技术,辅助课程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知识体系、发展需求等搭建具体的物理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去理解相关知识,并促进与教师、其他学生的联络,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物理素养。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模块教学时,依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很难去具象化的理解“声波”的具体含义,而依靠教师对此只言片语的解答亦无法让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据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搭建生动形象的动画造型,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对声波模型的认知,后续可通过问题导学法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如:“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学生纷纷陷入思考之中,对于还未开启思路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通过铅笔点击水面来展开实验,围绕形成的一圈圈水波纹进行观察,学生能观察到:最初只是很小一圈的波纹,后续会慢慢向四周扩散,在基于现象的基础上再次提问:“空气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学生据问题展开探索,后续会因学生在物理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结论,教师不应对学生的错误或者偏差结论予以立即否认,而是应肯定其在问题探索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其有效的激励,再组织学生一同观看声波动画片,引入声波概念,以此来完成课程导入、情境创设,这对于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来说有着较好的效果[3]

2.3通过互联网优化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教学成果,在课程设计进程中引入互联网手段,对于完善设计方案、解决很多细节问题来说意义非凡,以“光的直线传播”课程设计为例,在教学设计师关注以下要点:①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了解到:光沿直线传播、明白具体传播原理、可通过光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等客观现象、绘画光路图。②课程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录制关于光现象、光直线传播、光线等的微课视频,上传至微信群或者学习平台,提醒学生观看、预习;总结分析学生课前学习状况,展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就相关问题以小组形式在学习平台上展开讨论,总结答案、上传。③组织手影游戏。先用视频来播放各种手影游戏,激发学生对此参与兴趣,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上台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此加以解说

[4]。④展开探究活动。先通过问题来确定探究方向:“我们刚才欣赏了几位同学的手影表演,有哪位同学能够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吗?”学生在探讨后会提出诸如“影是怎么形成的?”“影随手形变化的原理是什么?”等,其后让学生就其提出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为学生准备吸管、烧杯、火柴、电筒、熏香等器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下列实验:收集香产生的烟雾,输送到烧杯中,开启电筒,可看到烟雾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吸管一端照射,吸管是直的,可以看到光斑,将吸管掰弯,则看不到光斑,由此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⑤最后通过白板呈现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2.4通过互联网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以往的教学评价多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客观、全面地总结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针对该种情况,可适时引入互联网评价方式,通过教学平台完成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时间、做题量、测题完成度、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情况,就教师布置课题的反馈意见等来实施对应的评价,以此来得到相对完善、可靠的评价结果,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激励[5]

结语:综上,文章就“互联网+教育”发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展开了综合论述与分析,建议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分析以上各项措施在实际落实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升教育实效,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高山.“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打造思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2):227-229.

[2]李荣森.初中物理教学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112-114.

[3]王建军.“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2,24(5):224-226.

[4]周荣华.“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2,24(17):200-202.

[5]焦海军.“互联网+”环境下初中物理“3 1”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电脑乐园,2022(9):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