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合唱音准训练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小学音乐课合唱音准训练初探

解颐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合唱能够给听众带来与独唱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合唱训练中学生出现的音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合唱;音准;培养

合唱是由两个 (或以上) 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 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 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合唱也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践课程。合唱教学包含声乐技能、技巧, 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等内容。因此, 要想在小学有效开展合唱教学, 就必须注重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因此, 本文特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有效音准训练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唱中音准的重要性

  所谓音准, 指的是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 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音准是歌唱的基本要素, 也是歌唱的最低标准。特别在合唱中, 音准更是表现音乐形象, 完成音乐作品的根本保障。合唱中的美是在美妙的声音、准确的歌唱和准确表达歌曲情感中呈现出来的。有效的音准训练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如果学生没有好的音准概念和控制音准的能力, 就会严重影响音乐的表达。

  学生唱歌“跑调”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既有生理的, 又有心理的, 也会受其对音乐作品的认知程度的影响, 主要包括:①变声期的影响。学生到了五六年级, 身体、智力等发育较快。这一阶段男生声带开始变宽变厚, 女生声带也开始变短、变薄, 平时说话都会沙哑、失音, 唱歌更是最容易“走调”。②自信心的影响。很多学生课下自由哼唱小曲儿, 往往都会唱得很好, 但是一旦在课堂上单独唱歌, 他们往往就会紧张胆怯。过分紧张容易使声带充血, 嗓子眼发干, 气息不均匀, 在这种状态下唱歌是肯定不好的。③节奏感及乐感的影响。我们常听到有的人说自己没有乐感, 五音不全, 其实严格来说是缺少节奏感。正因为抓不住歌曲的节奏, 听不出强拍弱拍的位置, 找不到正确的换气口, 就导致了对歌曲旋律概念的模糊不清, 直接造成唱歌“跑调”。④声部之间的相互影响。合唱教学中, 许多初学者容易把多声部旋律唱成齐唱。这是因为主旋律的旋律感和节奏感比较强, 副旋律的节奏感、旋律感较弱, 学生没有很好地区分两者间的差异, 很容易出现声部之间“打架”失准的情况。

  二、小学合唱训练中培养音准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合唱训练中,要想让小学生能够将合唱曲目完美演绎,杜绝出现音准问题,那么就需要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与训练中加强音准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感,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控好音准问题,以便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1.听觉训练。

好的音准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小学生的听力尚处于成长发育期,因此,更要在平常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注意其听觉能力的培养。敏锐的听力是帮助学生学好音乐、演唱好曲目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合唱训练中,可以首先训练单音听力。例如,在学习新人音教材的学习曲目《美丽的黄昏》时,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将此曲目用钢琴弹出,先给学生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后选择一个小节,对学生进行单音的听力训练,让学生仅凭借听力说出弹奏的音符。而后,逐步让学生以单音的方式将整首曲目复述出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整首曲目的记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有助于学生音准的形成。此外,还可以在单音听力练习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进行和弦的听力练习。首先,教师可以用钢琴给出一个基础音,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同音八度、三度与六度等和弦进行练习。而在后续的合唱练习中,可以将此项内容进一步加大难度,先训练一个声部,然后再加入第二声部、第三声部,每个声部之间还要保持区别和空间,在锻炼学生的听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和团队意识。

2.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艺术的拐杖,运用好呼吸的技巧,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歌唱曲目。在合唱中,经常需要用到的气息方法有“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声断气连”等。在练习呼吸的时候,可以截取歌曲中的片段进行气息练习,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心理素质训练

在进行合唱练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锻炼。由于在实际演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比如指挥出现失误、乐队演奏出现问题或灯光等现场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对一些常见的突发状况进行演练,让学生在真正发生情况的时候能够应对自如。如果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就无需过多担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拓展训练,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合唱,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音感。

合唱界泰斗马革顺老先生曾在其专著《合唱学新编》中提到:“音乐的内心听觉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个人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由此可见,要不断地从唱、奏的练习中获得实际音响,才能不断丰富和积累内心对音乐的感觉。因此,锻炼音准能力可以从多听音乐入手。教师可以通过每一节课的不同主题,选择不同的轻音乐或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比如,在学习“春意”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播放《致春天》《春天在哪里》等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对春天的描绘,通过倾听不同主题、不同乐器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获得音乐在内心的记忆和积累,丰富音乐想象力,培养音感。

三、结束语

音乐是治愈心灵的钥匙,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能够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自由。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通过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音准是衡量一个合唱作品的标准之一,通过对听力和呼吸的练习,心理素质的增强和音感的培养,合唱训练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艺术素质,为完成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