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怎么进行文化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1

小学语文教学怎么进行文化渗透

魏 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学校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教学中应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小学语文教学怎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呢?

一、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教学时,我注意抓住每一个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中秋节来临之际,我让学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古诗词等,以"诗配画"的形式组织学生出一份手抄报,并在班内举行诵读比赛;组织学生到蛋糕店参观"月饼"制作活动;在家里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受全家团圆的幸福。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欢度中秋传统节日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点

统编人教版教材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入教科书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点。

1.在汉字教学中渗透

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形体美、音韵美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汉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中的"充"字时,我先出示了"充"的小篆写法,引导学生观察"古"就是倒写的"子",表示出生不久的婴儿;" R "是"人,父母"的意思,合在一起像大人的头部和孩子的头部凑在一起。本义是把食物嚼烂嘴对嘴地喂给婴儿,后来也指"满、多、足实"。"充"的古体字就像一幅画,里面还包含着一个充满爱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生组词拓展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观察书写方法,要"上收下放,下部舒展",就像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一样。

2.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挖掘

除了运用好统编本教材统筹安排的古诗词、寓言、谚语等比较明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二年级下册的《千人糕》一文传达着"热爱劳动、珍爱劳动成果"的美好道德风尚,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学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讲述米糕的制作过程,并绘制流程图,让学生从中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爱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拓展阅读,加强背诵积累

优秀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1+ x "的形式拓展学生阅读,加强学生的背诵积累。

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后,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春天的诗词,在班内举行"赞春天﹣﹣古诗词诵读大赛"。学生有的精心准备了课件,伴随着图画的播放,在优美的音乐中表演背诵;有的还买了适合诵读的衣服……在学生的精心准备、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篇带多篇的课程意识,将优秀诗文引进课堂,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学中,教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适合小学生的途径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让我们的祖国未来继承、发扬、光大我们灿烂的文化瑰宝,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