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优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3

高校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优化探讨

张晓丽 王斌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专业课教师应转变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想道德引领,加强团队交流与配合,高校也要为教师参与建设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政策资源支持,以更好的推动学校课程思政相关建设。本文介绍了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要义,分析当前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财政学   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的可行性

1.财政学的重要性

财政学这门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重视度较高,学习较为认真。相比于引不起学生重视的选修课,以及早已被套上生硬刻板印象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对于财政学主观上不抵触,重视程度也较高,适合课程思政的实施。

2. 财政学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环境

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财政学主要研究国家的财政收支以及治理过程。重点介绍财政的职能、财政收支的具体分类、财政规模和财政结构、国家预算、财政平衡、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等,与国家机构正常运转,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较为丰富。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财”是指财货,泛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商品和服务,属于经济范畴。而“政”是指公共团体的事务,孙中山先生也曾指出“众人之事为政”,属于政治的范畴。因此,财政既有经济的一面,也有政治的一面,天生就有适合课程思政的土壤。

二、财政学课程思政预期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更不是思政课程的重复,而是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以前的只注重讲授知识,到注重知识、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考核培养。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立足我国国情,认识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建国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感受政府所做的不懈努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期达到以下思政育人目标:

1、增强学生对政策方针的理解与拥护,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弘扬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了解我国悠久的财政历史,感受先人智慧,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增强民族认同感。

3、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的大多数是经济类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经济密切相关,大多是金融机构或者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因为这些工作面临着太多的诱惑,所以出现了很多入职不久的财务人员挪用公款赌博、炒股、炒币、购买游戏装备、购买奢侈品等造成单位财产损失的案件,所以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否则一旦罔顾职业道德,会给单位甚至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4、将经济学的理性、逻辑、审慎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发展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看待社会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让学生明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公平,政府与市场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与自然又该建立怎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看待名与利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全面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

三、当前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载体,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实施程度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本人的主观认识程度及实施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笔者通过对财政学授课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及对课堂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当前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如下实践困境:

1、授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性不强、理解不深入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明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有想开展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想法,但是又顾忌到目前网络信息发达,稍有不慎一句话就会传遍千里,众人皆知。因此稳妥起见仅停留在“守底线”层面,即坚持不做错误引导,不犯原则性错误,中规中矩,不敢做适当延伸拓展,缺乏多看多想,深思深挖的主动性。同时,由于思政内容更新快,需要教师及时学习,传达最新的精神,而部分授课教师认为这样太占用时间和精力,故缺乏学习和实践动力,最终放着财政学课程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而不敢做不去做。

2、对学生的了解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效果难入学生心里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对象和中心,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好与坏有赖于教师是否对学生群体的情况、喜好程度是否有充分的研究了解。当今的学生大多属于00后,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而且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分享与传递,个性鲜明同时观点也各有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授课教师如果仅仅在有限的上课时间想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内心所思所想从而把握学生群体特征是不现实的,而无法知道学生的主观偏好、各种诉求,就难以讲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讲到他们的心坎去。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未转变理念,未坚持学生中心的理念,将授课看成简单重复的任务,未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而把时间精力放在更重要的论文、课题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就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授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近年来,授课教师虽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授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指导,从教材中发掘隐藏德育元素并将其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能力不足。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过于生硬,强行连带,或者是上完课程内容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集中讲述课程思政内容,造成了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的相互脱节割裂,无法做到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规律,而是在案例选择上,知识延伸拓展上加入思政元素、德育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等,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将传统的知识能力教育变为知识能力和品德价值观教育。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待改进,部分教师只是机械的生硬的给学生陈述会议内容、文件精神,并没有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学生感觉相关度不高,提不起兴趣。而且满堂灌的通常模式,一味的说教也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思政效果。

4、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评价考核体系

工作无法量化,缺乏健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奖惩就无法做到公正公允。

据访谈了解发现,部分访谈对象表示所在单位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缺乏健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尚未形成统一领导、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课程思政并没有科学衡量的标准,比如说教师设计的内容是否新颖丰富;方法是否得当巧妙;学生感觉是否真正得到情感和思想上的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于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可衡量的评价。

由于课程思政的效果缺少专业评价,任课教师无法获得准确反馈从而无法及时对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做出改进。而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只与论文发表、课题项目申报、学生竞赛获奖情况有关,与课程思政无关,所以授课教师大多无积极性和动力去研究实施课程思政,因此课程思政的效果也难以保证。

四、财政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在财政学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体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培养财经方面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育人”功能,尤其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构建起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1、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学校要加强规划,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和资源供给,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同时建立健全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督导听课,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等方式了解教师是否确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又是否贯彻执行,有没有“两张皮”的情况。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课程培训,组织示范课程和优秀教案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此外,还应组建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精干力量,调动整合相关资源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推出一批精品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鼓励思政融入学科专业知识效果好的教师开设公开课,提供教学范式和优秀教案,传授思政教学经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激励机制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年度考核上将课程思政成绩纳入考核指标,对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取得优秀显著效果的教师及时进行通报表彰,以鼓励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示范激发广大教师重视课程思政,主动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2、提高教师思政能力

提高教师个人能力,授课教师既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思政素养。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广泛地涉猎和学习,在备课及授课的过程中系统挖掘课程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思政资源,紧跟时事动态,与时俱进,理解领会相关会议政策文件的精神要义,多渠道宽领域的寻找思政相关案例来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将社会最前沿的时政动态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找到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契合点,注重案例的筛选和把关,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思考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深入思考理论背后的现实原因,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3、改进改善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对于课堂思政教学的态度应从传统“会教”转变成“乐教”。一味的灌输说教学生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会滋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师要根据课前调研充分全面了解当前青年学生群体的自身特征,学生个人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利用问题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学能力。在课中,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认识现象、发现问题并剖析、解决问题,进而更好的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立志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每节课的尾声,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和课程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以供学生课下讨论并进行整理归纳交给教师,从而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在课后,通过师生交流、学生网络评教、课后问卷调查、学习委员主动搜集、网络学习平台匿名投票等形式掌握课堂学生对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的掌握情况,主观感受以及改进意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任课教师,并督促其及时加以改进调整。

4、改革考试机制、增强过程性考核

目前的课程考核大多以结果考核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真实的掌握情况,导致一些学生从自身功利角度出发,平时不认真听课,依靠考前突击或者考试作弊来获取高分,甚至嘲笑平时认真学习的同学是在做无用功。因此,要从原来的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增大案例讨论、自主发言、小组探究、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考核力度和分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程都参与其中,多劳多得,既保障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更加公平客观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5、加强团队合作

授课教师小组应定期举办交流分享会,交流分享彼此最新的思政资源、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闪光点、学生的反馈感想、共享好的思政案例等,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点评、重点问题讨论、课堂观摩等方式查找不足,及时调整优化内容设计,提高团队整体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同时积极与专职思政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彼此分享优秀思政案例,请专职思政课教师来对课程思政设计内容进行把关和审阅。通过专职思政课教师点评、相关学科教师互评来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情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好的实现育人目标。为此,财政学授课教师应转变以往以教为主的理念,广泛涉猎学习思政资源,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探究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立志投身于国家发展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成长。同时高校也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激励体系,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提升教学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火艳.《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 2020(3):3

[2]刘倩.财政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

[3]王娣.基于创新意识的高校财政学课程建设与优化探索[J].上海商业, 2021

[4]吴晨映.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问题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9( 1) : 56-59.

[5]姚剑锋.高职院校“财政与金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9( 8) : 154-155.

[6]杨彤,赵凯丽.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21.

[7]林静.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思政融入式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1):87-90.

[8]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21.

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校级课程示范课项目“财政学”(K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