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浅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侯健

370982198812220417

摘要:配式施工具有施工质量高、建设周期短、绿色节能环保的优点,是我国建筑业大力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缺乏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使得装配式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的研究方法比较多,探讨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快速、更真实的反映成本过高的原因。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引言

传统建筑有着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建设周期较长等诸多缺点,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则有着建设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鉴于此,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然而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相对传统建筑来说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很多学者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展开了研究。

1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构成

(1)材料成本。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预制墙板、保温材料等,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所需的材料更标准。材料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对成本的影响较大。(2)加工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材料需要在工厂预制,因此加工成本是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材料切割、钻孔、喷漆等加工环节的人力成本,以及设备成本和能源成本等。(3)运输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材料需要从工厂运往施工现场,因此运输成本也是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成本涉及材料的包装和运输,运输需考虑距离和运输方式等。(4)安装成本。安装成本指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材料组装成建筑的成本。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安装成本较低,因为预制材料可以减少现场加工的工作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和现场管理成本。(5)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包括设计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环节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需要在设计、生产、质量管理等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因此管理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2装配式建筑成本现状

2.1尚未形成构件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

装配式建筑的构部件未形成标准化生产是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生产商产出的构件均是按照特定企业所要求的标准生产,构件形式多种多样不同企业之间无法实现相互替代,造成构配件生产市场竞争压力小、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现象。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规模较小,市场对构配件的需求较小。导致构配件生产商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模型器具重复利用率低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

2.2项目各参与方沟通协调效率低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对施工图纸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难免与工程实际要求产生偏差。信息共享化程度低、沟通协调困难使施工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导致返工现象严重等问题。构件生产阶段和安装阶段信息交流量巨大、信息传递不畅通,容易出现构件的尺寸偏差与存量的失误。这些因沟通协调效率低出现的问题,都会引起成本的增加。

2.3施工技术水平不先进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成熟的技术,但是目前的施工技术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需通过大量的吊装工作将构配件送至安装部位,再通过现浇作业将构配件连结到一起。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管理经验不足、协同配合困难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使建造成本有所增加。

3浅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3.1预制构件标准化

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基础是预制构件生产成本的降低。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而增大,势必相应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但是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仍应该与设计单位进行深度交流,对预制构件进行模块化、标准化,以基础、简单的构件组合形成复杂构件,满足不同建筑的需求,这样可以增加模板的适用范围,提高模板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模板的损耗,进一步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可以更好地调配输运车辆、装卸方式,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成本。

3.2施工方案制订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组织主要体现在各类构件的拼装上,各种工序需要有良好的衔接,衔接不紧密会导致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积压,造成安装费用增加。BIM技术可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模拟,在构件预制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信息化追踪管理,通过已建立的BIM追踪管理各个构件,也可以经过一系列数据加工处理,再传输到生产设备,实现构件自动化生产。通过BIM建立一套相应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其增量成本控制效果。在拼装阶段,BIM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这对于装配式建筑这种施工过程清晰,但技术环节烦琐的项目尤为适用。利用BIM技术的可仿真性,可组织施工现场的模拟施工,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对大型工程机械、施工车辆进行路线碰撞检测,对施工现场道路、设备的安置进行优化,对装配工艺、施工程序进行优化,对技术重点、难点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对安全隐患进行风险提示、排查和防范,也可以模拟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从而在工程实施阶段提高工程进度和造价管理成效。

3.3制订运输组织方案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运输完全区别于传统建筑模式的原材料运输,因此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订专门的运输组织方案。即使预制构件实现了标准化,仍存在不同种类的构件,如预制梁、柱、楼梯、阳台等,这些构件的形状、尺寸都有所差异。根据构件规格尺寸、数量大小等限制因素制订经济性较好且符合实际的运输方案,包括设计运输路线、计算运输距离、查看道路状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等,在运输阶段造成成本增加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其运输距离,一般运输费用占比在8%以内是经济的。运输方案应根据施工进度,对各种构件进行组合运输,并综合考虑运输线路的限重、限高等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运输线路,制订总体运输方案。在运输车辆选择上,可以借鉴国外储运一体化的方式,采用带货箱的专用运输车,将生产好的预制构件放在存储架上,两者一起吊装到运输车上配合使用,最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实现装运和存储一体化,不需要再次卸载和专门存储。另外,存储架可以固定构件,避免在运输路途中发生颠簸和相互碰撞,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构件的作用,而且节省装卸人力和时间。

3.4优化施工管理

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工人技能水平、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等方法都能优化施工管理。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采用远程监控、智能化管理等方式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5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是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质量检验、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等方法加强质量管理。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加强数据分析等,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结束语

成本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人们为了利润执着于采用传统方式建设建筑工程。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分析,为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当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优化自身。总之,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装配式建筑不仅会逐步走向成熟,而且会实现更优成本建造。

参考文献

[1]刘禹,李忠富.基于产业组织模式工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4):43-47.

[2]李丽红,肖祖海,付欣,等.装配整体式建筑土建工程成本分析[J].建筑经济,2014,35(11):63-67.

[3]苟寒梅,毛超,董茜月.预制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施工成本对比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