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梁健

重庆大学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因为这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探究土力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其有机地融入实验教学。以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验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思政教育;教学形式;思政元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和《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在“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专业教育示范课程第三批)的支持下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探究土力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其有机地融入实验教学。

1前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基于新工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土力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土力学实验教学经验,从土力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在线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土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1]

2教学安排

思政育人教学安排表

             育人要素课

                 程内容

爱岗

敬业

诚信

友善

社会责任

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实验六  土的固结(压缩)试验数据分析延伸至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典范,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实验七  土的直接剪切试验讨论中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延展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

3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思政的融合

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2]在土力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1)将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以研究性思维指导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积极性。

2)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课采用小班进行,四人一组,及时整理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通专融合能力、大国工匠精神。[3]

通过介绍分析实验数据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延伸至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典范,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在土力学实验过程中介绍土力学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杰出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土力学实验过程中介绍土力学著名工程案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将土力学知识和原理推广并提升为一般性哲学原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4]同学们在增强自己大国自信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都是广大建设人苦干、实干的结果,我们也要努力奋斗,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个人发展的愿望的同时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将自己个人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4 结语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促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要求,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使之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5] “土力学实验教学”不仅具有在传统上专业知识的传承作用,更有在新形势下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通过案例教学融入严谨、规范、标准以及工匠精神、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融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情感共鸣融入责任和使命等思政教育,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为一体,让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金亮星,郑国勇.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2): 53-57.

[2] 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 (6).

[3] 史德刚.土建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3.

[4] 张琛宁.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D]. 长安大学,2017(12).

[5] 郭庆军,吴杰.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 建筑经济,2017(5).

梁健,男,博士,重庆大学,研究方向:岩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