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原水流域4种抗生素监测与风险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珠江原水流域4种抗生素监测与风险评估

冯丽清,邓静仪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60)

摘要:通过连续一个水文年分季度4次对珠江原水流域中的林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及脱水红霉素等4种抗生素进行监测,评估其含量水平及风险。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中的林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及脱水红霉素等4种抗生素进行检测。4个季度监测结果显示珠江原水流域4种抗生素加和值在13ng/L~109ng/L范围内,其中以脱水红霉素的检出浓度及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抗生素;珠江原水流域检出率

抗生素在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人类疾病治疗及个人护理方面大量使用,与此同时由于过期或过量抗生素药品处理失当而带来的对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1]。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2],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重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医院废水和制药废水的排放量都比较大,抗生素在水环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3]本文就珠江流域中检出率较高的林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及脱水红霉素等4种抗生素进行连续一个水文年的监测,进行风险评估,为珠江及周边供水企业抗生素的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1. 检测方法与仪器

1.1 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的方法为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质谱法,方法依据可溯源至USEPA 1694:

1.2 检测仪器

1.2.1 固相萃取装置:自动或手动,流速可调节。

1.2.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

1.2.3 色谱柱:C18或等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参考规格为100 mm(长度)× 3 mm (内径),1.8 μm (填料粒径)。

1.2.4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1.3 样品前处理

1.3.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 L棕色带盖玻璃瓶,采用洗涤剂和溶剂洗涤干净,待用。参照HJ 493 和HJ 494的相关规定采集水样。水样于现场立即添加硫酸溶液调节样品pH为3.0左右,并加入50 mL甲醇以抑制微生物对目标化合物的降解。样品置于带冰块的样品箱中运回实验室,在0~4 ℃避光保存,并于2 d内完成样品前处理。

1.3.2 试样制备

水样采用孔径为0.7 μm的玻璃纤维膜过滤后备用。固相萃取:分别用10 mL甲醇和10 mL纯水活化固相萃取柱量取1000 mL过滤后水样,干燥后用10 mL甲醇洗脱,氮吹浓缩至1.0 mL,于−10 ℃以下避光保存。

1.3.3 分析步骤

1.3.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流动相:流动相A为0.2%(V/V)甲酸-2.0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0.3 mL/min,柱温:40 ℃,进样体积:5.0 µL。

1.3.3.2 质谱参考条件

正离子模式,离子化电压:3500 V,离子源加热气体温度:325 ℃。检测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母离子、子离子、碎裂电压、碰撞能和相对丰度等参数详见表1

1.3.3.3 试样及空白试样的测定

取待测试样按照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测定。按与试样测定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空白试样的测定。

1.  目标化合物及其内标的多离子反应监测条件

序号

化合物

保留时间

(min)

母离子

(m/z)

子离子

(m/z)

碎裂电压(V)

碰撞能(eV)

线性方程

相关系数

1

林可霉素

2.64

407.5

126.1 a

70.1

155

32

72

Y=0.96*X−0.005

0.9999

2

甲氧苄啶

3.88

291.4

230.1 a

123.1

144

25

21

Y=0.89*X−0.006

0.9996

3

磺胺甲噁唑

8.90

254.3

156 a

108.1

90

13

21

Y=0.23*X+0.002

0.9916

4

脱水红霉素

15.85

716.5

158.2 a

558

195

25

25

Y=0.33*X−0.001

0.9966

  1. 监测点及监测时间设计

本次研究,监测点的设计涵盖西江、北江、东江及流溪河穗云流域等4个流域。监测工作为期一年,采样频率为为每季度一次,覆盖一个连续水文年,其中涵盖了1月的枯水期和7月的丰水期。

  1. 检测结果与分析

3.1 水源抗生素整体检出情况

针对本次监测的整体检出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脱水红霉素为检出率100%,检出率情况与2017年珠江广州段水体抗生素中此4种抗生素的检出率相近[3]。4种抗生素浓度加和值在13ng/L~109ng/L范围内

2   抗生素在四次采样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抗生素

检出浓度(ng/L)

1月

4月

7月

10月

西江

北江

东江

穗云

西江

北江

东江

穗云

西江

北江

东江

穗云

西江

北江

东江

穗云

林可霉素

0.00

14.6

23.9

0.00

4.35

14.7

21.0

7.85

0.00

17.4

26.9

21.9

4.1

9.21

10.1

5.7

甲氧苄啶

2.72

3.79

2.98

2.47

0.00

0.69

1.66

0.00

0.00

4.35

4.46

4.65

1.42

2.73

2.07

3.37

磺胺甲噁唑

5.90

3.69

6.68

6.55

0.00

15.9

4.46

0.00

0.00

6.77

7.28

5.06

6.77

5.14

7.55

11

脱水红霉素

19.2

38.0

75.2

84.8

9.42

11.2

33.4

12.4

16.7

14.2

31.9

21.2

8.41

16.8

25.5

42.5

四种小计

27.8

60.1

108.8

93.8

13.8

42.5

60.5

20.3

16.7

42.7

70.5

52.8

20.7

33.9

45.2

62.6

3.2 水源地抗生素地理分布情况

4种抗生素总含量的顺序为西江<北江<穗云<东江,四次检测平均浓度分别为19.7ng/L、44.8ng/L、57.3ng/L、71.3ng/L。

根据各流域分布情况看,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较多,且水量丰富、因此水体稀释自净能力较强。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但随着该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北江流域污染事件的概率[4]。流溪河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太平污水处理厂及附近养殖场的污染。东江为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但在东莞、惠州及河源等地有较多排污口,对水源水质带来风险。

3.3 原水流域抗生素时间段分布情况

从时间段看,7月属于丰水期、4月属于初雨期,10月属于平水期、1月属于枯水期。林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及脱水红霉素4种抗生素各时间段加和值。枯水期时4种抗生素加和值较比其他时间段高,达290.48ng/L,4月加和值最小为137.03ng/L,7月丰水期和10月平水期浓度相当,分别为182.77ng/L和162.37ng/L。

3.4 原水健康风险评估

根据本次连续一个水文年对珠江原水流域抗生素检测情况看,此4种检出率较高的抗生素加和值浓度为几十纳克每升级别,与国内部分河流、湖泊相比浓度处于较低水平[5]。建议定期开展水源地保护区抗生素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监管抗生素使用与排放,防止污染风险加剧,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婷婷,宋站锋,段标标,尹魁浩,彭盛华. 深圳石岩水库抗生素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初步评价[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30(11):1003—1006.

[2]石丽娟,袁涛,谭佑铭. 水中 7 种头孢抗生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0):911-913.

[3]周志洪,赵建亮,魏晓东,刘茂胜. 珠江广州段水体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J]. 生态环境学报,2017,26(6):1034-1041.

[4]顾立忠,孙小磊,蔡宏炜.北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影响分析[j]. 广东水利水电,2017,9:18-21.

[5]冯梦娟,张芹,宋宁慧,卜元卿,杨正标,刘艳华,郭瑞昕,陈建秋,张圣虎.长江南京段水原水中抗生素的赋存特征与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2019,40(12):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