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背景下桂北地区宗祠书法营造的审美性研究——以全州石岗蒋氏宗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艺术乡建背景下桂北地区宗祠书法营造的审美性研究——以全州石岗蒋氏宗祠为例

崔浩然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但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并不应该只是物质层面的增长,更需要与之相符的文化艺术生活的提升,其中宗祠作为乡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传承宗族血脉,记录乡村历史的重要作用,也是村民文化自信心的集中表现。本文基于艺术乡建的背景,通过对广西全州蒋氏宗祠中书法审美性的分析,探讨宗祠书法对艺术乡建的意义和可行性。

关键词:艺术乡建、宗祠、书法

艺术乡建是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乡村文化艺术发展的实践,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艺术乡建”即是以乡村为载体展开的艺术实践活动,激发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活力,助推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全州石岗村蒋氏宗祠,旧称敦睦堂,又称燕窝楼,石岗村因曾出过三名进士亦有“才子乡”之美称,位于广西桂北地区全州县永岁乡石头岗村,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历时十七年修建完成。蒋氏宗祠整体架构保存完整,所刻录的书法碑刻等遗迹清晰详实,价值极高,现宗祠内存碑刻、匾额、楹联书法共计22幅,字体有楷书和行书书体。

一、书法载体对宗祠审美性的影响

书法在宗祠中的载体主要以石刻、木质楹联和牌匾为主,同样在蒋氏宗祠中书法的表现形式也是以石刻、楹联和牌匾出现的。不同的载体对宗祠的装饰性也不一样,蒋氏宗祠门柱上方匾额呈横式,内容为“科甲传芳”,牌匾作镂空雕花设计,字嵌于镂空之上,底色为红,字为黄,牌匾镂空雕刻与字相映生辉,给人端庄大气之感。另一牌匾为竖式于宗祠祠门正上方,刻“恩施”二字,以示皇恩,红底黑字(年久掉色所致),雍容典雅。悬挂于宗祠祠堂之上的横式牌匾“敦睦堂”同为红底黄字加之黄色边框,左侧落款,在祠堂之中十分醒目,笔者认为像牌匾这样的书法载体,带给人们直观而又立体的感受是其他简帛或宣纸书法所不能体现的。

蒋氏宗祠内楹联书法共两幅,一为祠门两侧由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叶向高所书的槛联,另一为南宋宰相蒋芾所作长联。两幅楹联依照宗祠内柱子的高度、大小和弧度,制作出与之相符合的弧形长条木板,将书法凿刻与木板之上,再固定于柱子上,是书法美与雕刻美的结合。元代以前宗祠之中的大型书法作品并不多见,自明代始宗祠之中才开始出现较大型的书法作品,蒋氏宗祠中的两幅楹联尺寸较大,置于宗祠中,使整个宗祠空间中有了雍容端朴之感。

蒋氏宗祠内的石刻书法多镶嵌于宗祠的墙壁之内,好似与宗祠融为一体,拓展了宗祠内部空间的同时,又增加了宗祠的层次性。石刻书法所独有的金石之气,使人们在参观祠堂之时,看到墙壁内的石刻书法,有仿佛穿越年代,融入历史的感觉。

二、书法字体对宗祠审美性的影响

蒋氏宗祠中的书法字体以楷书为主,两幅楹联和石刻均为楷书书写,“敦睦堂”牌匾为行书书写。其中两幅楹联书法在书体上都有着唐代楷书的余韵,端庄俊朗,方润整齐。石刻书法内容排布整齐,其上所书的风格,不难看出是取法初唐楷书四家褚遂良和隋代书法家智永的楷书,取法有出处,并非随意书写,整体风格清朗秀劲,点画之间互相呼应,虽是凿刻于石板之上,但仍有着书写的笔意,可见刻工水平之高超。牌匾“敦睦堂”为行书字体,潇洒畅快,笔意连绵,与祠堂内的石刻书法相呼应,一大一小,一动一静。

清代刘熙载将书体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 皆简而动者也。”[1]在蒋氏宗祠中楷书和行书两种书体相结合,使置身于宗祠中的观赏者,对宗祠之美的感受更加深刻。

三、书法内容对宗祠审美性的影响

蒋氏宗祠之中的牌匾、楹联和石刻书法,所书写的内容均是对宗祠祠名、历史和修缮等事宜的记述。宗祠额枋之上的牌匾“科甲传芳”和祠门两侧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所书的槛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内容相互呼应,和谐对称,也让来参观科考的人们了解到蒋氏家族往日的辉煌,楹联中的两个尾字“远”和“长”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祠堂内的立柱之上是南宋宰相蒋芾所作长联,内容为“期思漆水亦辽城,既乐且安何再徙,杜曲逡遒无乃九侯宜兴,云阳裔属蜀都相。”(上联)“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既旧宅,龙潭江浦从此十房方析,虔坤公起石冈宗。”(下联)。主要是记述了蒋氏一脉的渊源历史,句式工整,平仄合律,虽是长联,但仍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可见这两幅楹联均是和谐美、工整美以及对称美的统一。

宗祠内的石刻内容主要为记述蒋氏宗祠创建重修和村民捐款的碑记,内容详实,记录有序,让观者清楚的了解到当年蒋氏宗祠建造的历史,跨越时间与古人对话,感受其中的历史之美。

四、结语

艺术乡建的本质是推进新时代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通过艺术的手段推动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所独有的特色,增强人们对居住地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宗祠是中国乡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乡村文化中有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这与我们中华文化中的追根溯源、敬重祖本的理念相互呼应,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宗祠文化探索出一条可以推动艺术乡建路径。宗祠中的书法与宗祠本身是一个整体,书法作品在宗祠之中赋予了宗祠空间极高的美学价值,是我们能够最直观的体会“宗祠之美”的方式。

在桂北地区,有村落的地方大多都留有宗祠,全州石岗村蒋氏宗祠是目前广西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蒋氏宗祠古朴端庄,保存完好,资料丰富,十分具有代表性。笔者希望通过蒋氏宗祠这一范例,提升乡村社会的艺术审美,推动艺术乡建的发展,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为中国乡村建设提供帮助。

微信图片_20230929193337

    微信图片_20230929193345

成果标注: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艺术乡建背景下宗祠空间中的书法与场所精神营造——以桂北地区宗祠为例”(编号XYCSR2023010)


[1] 袁津琥.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