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甘肃县域发展的贡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数字经济对甘肃县域发展的贡献研究

韩忠强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一、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化“四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在疫情防控、保障生活、对冲压力、带动复苏、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深远影响,并呈几何倍速地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甘肃正处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有望实现后发赶超的时代机遇。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底层经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急需新的活力,数字经济能够为深居内陆的甘肃省带来新思路并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数字经济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这一论题对在数字经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县域经济结构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同时也能够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对原有的产业体系进行升级,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新发展理念下进行更为全面的探索,结合数字经济突出县域经济与产业的特色,打造县域经济的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人口、发展等协调性的提升。

二、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数字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本文构建回归模型:

其中, 为被解释变量,即县域经济;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 表示随机扰动项。 若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为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经甘肃县域经济的增长存在的影响。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县域经济增长。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场域,对于衔接乡村振兴、保障就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多方面都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连接通道,从而形成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突出、起点较低、差异性明显、实践性较强等特殊性,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府、规范有序的市场、充满活力的社会来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根据现有文献的通行做法,采用人均GDP这一指标来体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本文主要借鉴其他学者的方法[1][2],根据互联网普及情况和产出情况、移动电话普及情况以及数字金融发展情况等方面,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科技创新以及数字化产业应用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其中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光缆线路长度、人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和域名数五个二级指标;数字化科技创新包括 R&D人员全时当量、 R&D 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GDP比例、专利申请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本专科学位数五个二级指标;数字化产业应用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第三产业增加值、电子商务销售额、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比重和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五个二级指标。鉴于各指标量纲不同,对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使用熵权法对指标确权,进而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熵权法是一种利用各指标的熵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既能避免专家咨询法主观赋值带来的随机性,又能避免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处理多个指标变量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重叠问题。因此本文选择熵权法计算数字经济指标的权重并得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项指标:,负向指标:

其中分别代表第个指标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代表该指标标准化处理前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第二,计算第个指标下第个个体份占该指标的比重:

第三,计算熵值,其中

第四,差异系数以及各个指标权重

差异系数:

指标权重:

第五,计算各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应用3个大类构建指标体系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选取 2013-2020 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马克数据网、EPS数据库以及甘肃省统计年鉴。

(二)回归结果

可决系数 R2 的值越接近于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越小,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 拟合程度越差。回归系数的大小能够反映自变量对变量的影响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回归模型下数字经济影响县域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中R2=0.6443,表明该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较好; 回归系数, 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大。数字经济对县域经济指标的影响系数均显为正,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数字经济对县域经济存在显X的正向影响。

四、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不断丰富县域的各类基础信息库和专题数据库,提升数据集中度和质量,充实政务大数据资源,持续建设数字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办公空间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等合作,搭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产业的信息保护和监督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加强数字经济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数字经济在县域内健康有效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在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数字金融等数字服务的发展,促进数字经济逐步深入渗透到乡村,实现城乡之间数字技术、产业、公共服务等均等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加快产业变革,构建数字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向农村延伸,减小大城市的虹吸作用。推动城乡间数据共享,实现数字技术、 产业、 公共服务等均等化发展。

最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性特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在调整以互联网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结构的同时进一步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链上全要素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效益的提升。推进数字经济与现实日常生活相结合,加速推动各类

参考文献

[1].张雪玲,吴恬恬.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化格局研究[J].调研世界,2019(10):34-40.

[2].陈池波,孟权,潘经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湖北例证[J].改革,2019(08):109-118.

[3].尚思汝.数字经济赋能甘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J].发展,2021(09):44-48.

[4].聂昌腾,张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105-110.

[5].徐英花,孙静舒.数字经济发展测度研究——以甘肃为例[J].中国统计,2022(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