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李福烨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演化,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愈发精准对接、耦合,两者日益成为合作协同、互惠公平的共同体,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探究当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的优化路径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跨境电商

引言:

数字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飞速发展,伴随着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碎片化订单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被迫转型为跨境电商企业,因此需要重新调整现有的人才体系。同时,跨境电商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新政策纷纷出台,新兴业务催生了更多种类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吉林省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并未形成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也比较老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构建科学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1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时代价值

为了培养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支撑中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国家引导高职院校大力建设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直接载体,也是校企合作共赢的有效形式。产教融合需要教育系统与产业行业有机融合、互惠互利、持续创新。高职院校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切实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建设与职业能力、对接师资队伍与企业专业,以此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使产教融合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形式,突破了现实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这种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紧缺人才。高职院校在产业学院创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逐渐转变原有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与企业行业一起构建协同机制,使产业学院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2高校跨境电商课程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队伍不专业

与传统电商相比,跨境电商所涉及的领域更多,规则更新的也非常频繁,业务相对较为复杂。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交易的方式更加灵活和丰富。然而目前高校跨境电商课程的一线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虽然高校也会组织教师去跨境电商企业参加培训,专业培训能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情况、经营店铺的建设及主要营销手段,但是这种缺乏实战经验的短期培训无法保证教师在校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使得教学停留在入门阶级。

2.2教材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在跨境电商课程上都倾向于使用比较权威经典的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具体到教材内容上,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的内容会有所重复,比如“跨境电商实务”与“国际贸易实务”“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多门课中的“贸易支付”“物流及保险”以及“贸易术语”等多个章节的部分内容有重复,同时教材设计的专业知识也并未针对具体某个跨境电商平台或针对具体实操的案例,导致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对实操的帮助不大。

2.3人才培养评价较单一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评价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现阶段的产教融合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式依旧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多样化、趣味性的人才培养形式,实习、实训所占比例较小。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中,仍以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方式为主,实操能力的考核占比较小。

3对策建议

3.1营造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良好合作环境

产教融合应尽量综合考量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将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纳入组织决策过程,形成产教融合良好闭环。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应主动“走出去”,根据自身特点对接所在省份、地级市的跨境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主动与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外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打通资源共享通道,构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校行企定期会晤机制和跨境电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期间对各方的诉求、利益共同点进行探索和磨合,逐渐形成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合作闭环和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环境。

3.2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作产品库、平台库和项目库的实战载体,创新采用工作室、学徒制和项目制等教学组织模式,整合校内师资力量,企业、专家力量,通过打通专业群、搭建平台、聚集资源、打造团队和创新管理等系列协同创新工作,形成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核心课程与技能相融合的专项训练,有效提升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3加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载体

建设构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平台应着重依托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校企合作基础,实现资源与创新创业融合培养成效。高职院校应瞄准行业前沿趋势,主动对接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知名平台、网站以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通过与平台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定制、派遣骨干教师顶岗工作和学生顶岗实习,校内建立实操平台,联手举办跨境电商学生技能比赛,成立孵化基地等方式,深化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内涵,借助平台的力量打造产教融合良好载体,提升学生专业实操技能、促进学校与平台双方合作共赢。

3.4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及其学习型组织机制

建设团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第一标准,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建立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使教师能够到基地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双岗互聘机制,在企业设立教师办公室,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并且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增大“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在不断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自身专岗实践技能的学习,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结束语

产业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技术,联合地方优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并以特色产业学院为依托,有效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深刻领会产业学院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发展的创新路径,发挥多方优势,共建共享、形成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江春华.深化产教融合:理论依据、实践基础与实现机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6-11.

[2]肖荣辉.政校企协同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路径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5):143-148.

[3]刘曲.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5):62-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