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

李朝飞

 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康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体育教学的进行。本文对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引起社会各个领域内部更深层次的变革,并为这些上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种职业技术类型人力资源的需求规模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都延用普通高中的教材和教学形式,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本文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师资力量和水平、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出发,探讨现有中等职业体育教育的改革。

2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具有自身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目的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某种职业活动的一种教育类型。根据这一特殊性,体育教育应发挥其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围绕不同类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文化知识、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欧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职教育,这关系到持续发展的经济所需要的后备人力资源问题,而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逐步实现了教育规模的产业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改革,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出现了许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其中,体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体育教育本身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有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独立创业精神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团结同事、培养企业荣誉感、热爱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中等职业体育教育改革策略

3.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促使现有体制的科学化、合理化。改革需要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改革的内在动力,它源于人们对体育发展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因不在于他的思维,而在于他的需要。因此,学校的管理层要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进行不同模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事实证明,体育教育能对开拓创业形成良好的影响,例如,开展军训、野外拓展等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思想的统一、打造并培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有助于自身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适当增设野营、拓展等集体性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需求。

3.2提高体育师资水平和力量

提高师资水平和力量是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服务于社会,因此,办学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和力量,发挥其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体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改革也不能落后。目前,由于师资水平和力量的欠缺以及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照搬普通高中的模式,缺乏针对性,许多学生喜欢的项目无法开展,甚至“放羊”式的体育课也不少见,完全没有发挥到体育教育的良好作用。作为中等职业体育教育的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进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然,学校的管理层应该给予重视,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函授、进修等提供优惠政策,这样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得到良好发展。

3.3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来源于社会对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的综合影响。目前,中等职业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正向“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基本功能,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体育教育领域的改革,可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窗口作用。体育课教学应该延长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体育知识能力、人文教育、科技教育融为一体,教学内容从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发展为训练学生的基本活动和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例如,在对抗性的体育活动中,既讲究取胜,又要强调尊重对手,这样,培养了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协作精神。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改革的主体部分。对于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可以删减,而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本着“重在参与”、“健康第一”的体育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因此,以往“放羊”式的教学和训练、按照达标标准进行考试的教学都是不合理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对于运动能力和技能掌握差的学生更是把他们拒之门外了。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标准的示范动作是必要的,但对于普通学生应该简化运动技术要领,提高学生在掌握高难度动作学习过程中所取得进步带来的的乐趣和成就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4结束语

职业学校体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对学生的情操、品德、意志反映的培养,是一个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只有根据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任务、方向、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能使职教体育突破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一批体魄健康、身心健康、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改革中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点设置适合本校的教学内容,突出本校的特色,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务实,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祖国建设者、接班人,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技术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完美.试析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J].体育画报, 2021, 000(004):71.

[2] 刘聪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状况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