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班幼儿 前书写能力的策略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提升大班幼儿 前书写能力的策略与探究

金文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江南名居幼儿园  广东  佛山 525800

摘要:前书写的发展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符号、文字有了更多的兴趣和敏感性,并具有一定的表达和书写探究经验。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良好前书写习惯的培养及前书写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就提升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大班;前书写;能力;

1 研究背景

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1]。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是需要多个认知、肌肉运动和神经运动协调的复杂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发展手部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感知汉字结构,积累汉字书写经验,培养书写兴趣以及建立书写信心,与此同时促进幼儿抽象推理、空间关系等较高等心理过程的发展。James 等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书写能够激活幼儿大脑阅读中枢[2],显著提高阅读技能。Dinehart和Manfra对3000名学龄前儿童精细动作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书写技能能够预测几年后的学业成绩,数学和阅读成绩的预测效果最为显著。王晶颖和李辉结合脑科学最新研究进展,建议大班幼儿适当开展“书空”练习以减少肌肉疲劳及损伤,创设有意义的功能性书写机会以激发幼儿写字兴趣。由此可见,前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入学准备技能,对幼儿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前书写作为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人员、教师及家长的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困惑:一是教师难以厘清“书写”与“前书写”,认为开展书写相关活动就是小学化倾向,对开展的方式一知半解;二是家长认为“前书写”等同于“书写”,希望幼儿园直接教授幼儿识字、写字等书写活动,对前书写缺乏正确认识。因此,教育研究者对幼儿前书写开展深入的、系统化的研究有着非比寻常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 提升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作用

2.1 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

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以及阅读活动中自然地产生对语言的兴趣,幼儿教师应寻找科学、有趣、游戏的活动,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这就像是一幅名为创想的作品,随着学识的积累,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图画中的想象添加画法也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育机会,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结合汉字特有的字形结构,将他们所熟知的喜欢的东西,用加画的方式进行重新创作,进行命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色彩、花纹、造型等发现汉字的名称,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大胆地用叶子线条描绘。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线条来装饰叶子,可以辨别出它们的不同,体会到点与线的完美结合。

2.2 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前书写的核心体验,对幼儿当下认知、手部动作的发展都有正面影响,对于他们将来的小学识字、写字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书写是科学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坐姿、握笔的姿势开始,逐渐引导幼儿向基础的书写方法发展,例如,用左手压纸,用右手握笔,以培养幼儿的基本书写习惯。另外,不断深化前书写教学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汉字结构的观察兴趣,促使其对各种不同的汉字结构感兴趣,例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整体结构等,在涂鸦时,幼儿可以按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顺序书写,避免存在倒笔画书写的现象。

3 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创造前书写能力培养的适宜环境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幼儿来说是有好处的,为了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姿势,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指导幼儿家长在亲子陪伴时、自理能力培养中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和书写姿势。教幼儿如何正确地坐、书写,有意识地开展游戏活动,以此提高腕部力量、手指力量及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等。鼓励幼儿在与教师、同伴、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想法、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并给予幼儿自由书写的机会以及时间。

3.2 围绕教育目标合理投放材料

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工作时,明确的创设目标与教学方向是展开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幼儿自主创设与自主构建时,教师要确保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吻合,促使儿童在操作中获取更具针对性的学习经验。

如在科学主题活动中,教师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教育目标,为幼儿投放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素材,如纸片、木块、积木等物品,让幼儿对此类物品进行开发与创设。同时,教师要引导儿童将环境创设与主题活动相关联,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促使幼儿在创设的过程中观察思考不同物品的应用方式,让幼儿的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3.3 增强幼儿前书写经验准备

引导幼儿通过情境的提示来积累经验。在每天的生活中,把书写的要素浸入其中。活动室的环境可以适当地创造一个书写前的活动气氛,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书写体验。而且,在每天的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书写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将各类书面资料放在图书区,还有马克笔、粉笔、水彩笔、各种纸张、笔记本等书写工具放置在那里,在幼儿想要写的时候,可以指导找到合适的书写工具“书写”。教师还可以在集中活动外,引导幼儿做游戏,增加手和眼的协调性。另外,在幼儿前书写技能培养中,开展专门性的前书写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进行《小青虫的梦》的社会主题绘本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谈话和前书写等活动。在幼儿阅读完绘本后,教师会以“梦想”作为切入点,让幼儿与教师、同伴分享他们的梦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尝试模拟运用文字、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描述出自己的梦想。在幼儿完成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分享、展示作品,帮助他们学习创意书写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前书写的核心经验。

3.4 家园共育,创建多变活动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在当前教育趋势下,家园共育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发动家长的教育力量,提高区域活动环境教育的质量。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可为幼儿创设“多变”的活动环境。首先,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可鼓励家长收集家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获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与认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活动素材。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中,与幼儿一同完成环境创设工作。如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提前发放通知,让家长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在亲子互动中一起装饰班级,给予幼儿别样的活动经验。这能够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对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最后,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在创设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向,向家长灌输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活动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前书写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多运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如游戏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逐渐提高书写能力,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特征,而且对前书写的不断进行也是有益的。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会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索,让幼儿前书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朱玉强,张含雨,等.基于幼儿园班级语言与读写环境质量评价工具研究述评[J].幼儿教育,2020(33):41-47.

[2] 刘玉强,郝文华,周兢.基于促进幼儿前书写经验形成的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2012(34):13-16.

[3] 王晶颖,李辉.基于脑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对幼儿写字教育的启示[J].幼儿教育,2015(3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