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张小祥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225700

摘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表示:要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方的密切结合。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职责,主动和家长、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形成合力。要探索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可靠的共育模式,体现家庭教育的价值,推动青少年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1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1限制孩子自由,抹杀孩子天性

生活中,总有人评价哪个孩子懂事、乖巧。在他们看来,听话=好孩子。为此,给人一种错误的诱导:孩子必须听话,不可以调皮。受该种思想的限制,家长希望孩子安静听话,并在各个方面干预和限制孩子的自由。如:不要乱动、不可太野。时间长了,孩子活在规律里,他们的天性被抹杀,性格也会十分孤僻。

1.2过分注重智育,缺乏品德教育

现代社会,不少家长认为考大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不少地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初中直至升入高中,母亲都是全心陪伴,想让他们考上大学。家长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考好了,什么都能满足。如果考不好,必须接受惩罚。该种以成绩定天下的教育思想,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个别孩子仗着成绩好,经常为所欲为。部分成绩不好的孩子,内心也会感到自卑。由于以分数定天下,思想教育被忽略,孩子的身心并不健康,经常是唯我独尊,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思想。

1.3过度溺爱,缺乏能力锻炼

有些家庭中,孩子就是掌上明珠,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承包了一切事情,孩子毫无半点动手能力。不少孩子娇生惯养,性格上过于任性、自我。以他为中心,家里都是他的“仆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动手能力,其生活上无法自理能力。进入社会后,什么事都不会,只能成为无用的人。

2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

2.1科学定位,家庭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2.1.1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运行的基础,是要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为明确家庭教育的地位、职责和使命,保证各项工作的逐步落实,学校有必要创建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以及班主任等成员构成。领导小组需根据学生的学情,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多方资源,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该领导小组要必须在思想上高度一致,定期举办会议,分析家庭教育、学生的现况,探讨家庭教育的可靠途径,引导教师、家长科学定位,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1.2制定家校共育规章制度

加快家庭教育,校方需要承担起责任。学校必须围绕家庭教育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使家庭教育迈入规范化。设计规章制度时,需考虑学校、家长的现实情形,确保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或是“家长开放日制度”;二是针对家长委员会建立配套的制度,如“家长委员会选举制度”以及“家长委员会督查制度”;三是家长学校方面,建立“家长学校章程”以及“优秀家长评选制度”。为确立家校共育相关的长效机制,学校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家庭教育的有序性,坚决不走形式。

2.2指导到位,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启蒙地。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教育并非单纯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的使命。利用科学、规范的指导,构建专门的教育平台,能够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服务。

2.2.1建立家校共育平台

家长委员会,是老师与学生家长进行对话的桥梁。为此,学校不能草率,要统筹规划,认真聆听家长的看法,发挥出家长委员会最大的效用,让家校合作真正地进入常态化。首先,创建三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全体成员都来加入到学校教育事业中来,有问题一起协商。不过,要择优选拔入会的成员,树立新型的管理理念,制定一套操作性较高的活动方案,促进同心同向。其次,家长委员会必须要看做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既要加强对成员的培训,也要组建家长义工小队,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参与这项管理事业。再者,贯彻全家校联席会议,尤其是委员会各成员,要督促他们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除上述外,定期召开会议,重点要讨论家校共育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难点情况,要保证工作效率,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2.2.2规范家长学校建设

教育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家校合力是不可忽略的动因。对家庭教育指导来说,远期宗旨还是为了提高家教水平,让学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建立家长学校,便是理想的举措。现在,有些学校对于家长学校还不是十分关注,其组织体系十分涣散、甚至连基本的计划都没有,更谈不上建设的实效性。建立家长学校,指引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中必备的知识、技能,一方面能够帮助家长快速地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学校也会因此得到良性的发展。所以,学校必须从如下几点开始抓:一是加强规范,要将家长学校融入至学校教育规划中,将其和德育、学生成长挂起钩来;二是加强优化与完善,成立一个专家团队。必要时,围绕家庭教育开发专门的课程,研发新的校本教材。三是加强落实与推进,保证教学计划、教职工和各类教材设施的顺利落地,加强学校内部的常态化管理。

2.3搭建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实践保障

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知行不一、亲子不协调的现象较为严重。除理论层面外,学校也要举办一些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建立新时代的亲子关系。根据历年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为了全面贯彻家庭教育,有必要举办多元、趣味的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学生一起加入、体验,在活动中促进共情。以体验式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和家长搭建一个和谐的交流平台,让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为家庭教育提供可靠的实践保障。

2.3.1搭建教育平台,开展主题教育

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都要围绕感恩、爱国这系列主题,组织教育。尤其是抓住班会,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参加,让他们从中体会一些道理:如珍惜当下,学会感恩,主动拉拢和父母的关系,帮助他们做些简单的事情,增进交流。同时,利用不同的方法,让家长、孩子都能对某件事情、某个场景上引起共情。如家长回忆自己孩子过去的某段经历,和孩子一起完成角色扮演。从类似的活动中,孩子也会体会父母的艰辛,慢慢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母亲节或是毕业庆典,教师要督促学生关怀父母,永远懂得感恩。遇上节日,做一份小礼物给爸妈,和他们谈谈心,帮助他们做点劳动等。

2.3.2搭建活动平台,举办大型教育活动

某些纪念日、传统节日,都是难能可贵的教育时机。为此,教师有必要安排主题教育,请家长共同参加,在活动中目睹孩子的改变。如体育节、读书节,均可考虑主题活动,让家长从这系列教育活动中看到孩子的新面貌,关注他们的情绪,增进感情。如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让他们体会下孩子每天是如何在学校度过的,建立可靠的亲子对话平台。再如大型教育活动,鼓励每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从活动中去领略爱和责任,促进彼此的心心相连。

3结束语

总之,家庭教育指导与推进是个长期、综合性工程,任重道远。探索“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区鼎力协助”的家校共育新模式,促进教育目标和方向的一致性、保证内容的有序衔接和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是学校加强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为此,学校必须突出自身的主体性,探索与建立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为每个家庭提供周到、一体化的指导服务,让教育逐步改善家庭,让家庭成功地助力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立冬.浅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8(02):116-116

[2]邢增明.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9.388(04):159-160

[3]林小芬.浅析影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家长因素[J].教师,2016(2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