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孟晓辉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育红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小学英语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依据导向性、整体性、实用性等原则,依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引言

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应用,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制订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章可循,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得到所有小学教师的重视,一些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目标表述模糊不清;有的将课标代替为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有的缺少对学情的分析,缺乏针对性等,最终造成教学目标表述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可以在课堂内外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更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也可以借机查漏补缺和取长补短。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语言交际机会,学生可以在组内交流、组间竞争等环节中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高阶学习思维。最后,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发展。

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目标应具体到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词汇、语法或语用知识,以及学生需要训练的语言技能。但有的教师在表述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把教学目标写成了教学目的或教学要求,或者行为动词不当、行为条件缺失、行为标准模糊等,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3.1借助问题引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课堂引领作用,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之中,英语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则应该指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时候,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师在英语课堂构建之中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必须围绕新课标要求,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面对英语学习保持良好状态。问题引领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加活跃,以多个视角探索英语知识。而且在灵活地学习状态之下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围绕英语知识重点探索。所以,教师应该借助问题教学引领,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3.2梳理单元语篇核心知识

接下来,教师要梳理单元主题知识,以明确核心词汇、核心句型、技能与策略学习要点。我将Module5的相关内容梳理成表1,其中,语篇1和语篇2属于第一课时,语篇3、语篇4、语篇5属于第二课时,语篇6属于第三课时。教师可以将针对各语篇的梳理,与此前搭建的单元目标整体思路框架相结合,即联系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意义、课时主题、课时主题意义、课时语篇内容、课时核心任务等,以明晰单元与课时之间、主题与主题意义之间、核心知识与核心任务之间的多维关系,从而明确学生单元学习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基于此,教师设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就能使得目标在导向性、整体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驱动性和灵活性。

3.3基于课标,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制约,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源,增强英语学习的鲜活性、真实性和实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应该在基于课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并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包括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英文视频、广告、菜谱、传单、故事书等。无论是哪一种真实语料,都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向学生展示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3.4强化过程指导

教师在围绕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情况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深度,适时地给予指导,加快学生的探究进程,有效调整教学节奏,高效落实教学任务。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过程指导。其一,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实效性较高的指导。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态度不够公正、平等和客观,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语态,尽量避免差异化的辅导策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二,教师在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需要尽量加强师生互动,借助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优化学生探究过程,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3.5关联进阶发展,细化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的设计要以单元目标为前提和指导,教师依据单元目标中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进行课时目标的逆向设计,突出目标之间的关联性、递进性和发展性。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我将三个课时的课时目标设计如下。(1)第一课时目标:学生能够在看、听、说等活动中,获取、梳理母亲节的相关文化背景以及语篇中的小朋友在派对上为妈妈做的事(学习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借助图片和关键信息,分角色模拟对话(应用实践);组内交流能够为妈妈做的事(迁移创新);评价同伴的做法,感受母爱,感恩母亲(迁移创新)。(2)第二课时目标:学生能够介绍母亲节的文化背景,并根据图片,描述图中小朋友正在做的事(复习巩固);在看、听、说等活动中,获取、梳理父亲节的相关文化背景,以及语篇中的大明正在做的事(学习理解);借助图片和关键信息,复述故事(应用实践);组内交流能够为爸爸做的事,并运用准备好的材料现场做贺卡、写信等(迁移创新);评价同伴的做法,感受父爱,感恩父亲(迁移创新)。

结语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前应把“科学并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作为首要工作,更新和转变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改善教学目标设计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在深入分析英语课程标准和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具体和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贴近生活的英语学习环境,将传统教育转换为智慧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提升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72.

[3]闫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