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红色文化为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红色文化为视角

张智浩,王梓耿,赵焕春,丁菁,肖云旺,庄妍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30)

摘要:当前,《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2020》指出高校青年大学生“青马工程”培养存在新的挑战,在面对高职多元化结构生源的环境下,本论文通过调研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学生社区红色文化活动、覆盖关键少数群体等路径,为培养体系探索有效的实践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青马工程;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行动力。”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有近10几年的发展历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广泛传播、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党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

当前,《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2020》指出高校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存在新的挑战,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青马工程”还存在覆盖范围不够,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的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衔接培养和人才举荐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政策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2020》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在时间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路径意义重大,从政策、时间等维度上,要求青年学生学理论、讲理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综合能力。

一、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选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开展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481份,有效回收481份,有效问卷为100%。在调查问卷中,有87.8%的学生通过网上阅读关注红色文化知识,这说明课堂主渠道还需要加强教育管理;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曾开展过丰富浓厚的红色文化活动,这说明校园文化教育实践载体还需要加强建设管理;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时开展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动,这说明学校在开展活动的宣传上需要加强力度;有81%的学生认为,愿意主动参与到学生社区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中,这说明发挥关键少数的力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将会有显著成效;有80%的学生认为,高校可以通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这说明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研学团队参观红色教育文化基地。

经过数据分析,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年学生群体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但缺乏抓住关键时间,如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是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基础环节,而高校对授课要求没有明确的标准,授课内容也没有融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思想引领的统一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在大学生涯中规划学习的中间环节,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成果进行“输出”的环节,而这两个重要环节均没有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二是通过校园文化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但覆盖率不足,学生参与性不高,当今大学生为网络原住民、低头族的多数群体,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生公寓,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中,缺乏建设学生社区思政阵地,缺乏红色基因教育的主体参与意识;三是红色基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缺乏抓住关键少数,如学生党员、青马工程、学生干部、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而这些关键少数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缺乏引导关键少数策划、组织、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影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调研走访佛山市优质红色文化资源24个

学院所在城市是岭南之都—佛山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佛山拥有优质红色个文化资源近24个,这在时间和地域上,给本项目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将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搬到”学生社区,让更多青年学生感受熏陶红色经典文化。调研走访佛山市优质红色文化资源24个,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拍摄收集相关视频素材用于日后社区教育使用;以党建带团建的模式,组织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利用寒假、暑假社会实践的时间,调研走访佛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陈铁军英雄烈士、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等地方。学生提前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内容,利用新媒体手段,实地拍摄,并由学生担任红色文化主讲人,记录下红色文化的历史内容,并拍摄收集相关视频素材24个,用于社区思政教育使用。

(二)推动红色文化活动进社区教育活动24个

据调查,00后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生宿舍,本案例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开展思政教育,搭建社区思政平台,将红色基因教育通过学生主体宣讲红色理论、展示红色故事、播放红色电影等途径,发挥红色社区思政教育的体验式沉浸式熏陶,在地域和时间上能够给同学们更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进社区教育,推进红色文化同“青马工程”培养模式进学生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和展示活动,搭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素质培养平台;将调研走访的红色文化资料素材整理汇总,并给与团队指导,将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学生社区,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和展示活动24次。学生团队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式的红色文化记录,亲身将其传达给在校师生,用一次实践,传承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搭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素质培养平台。

(三)覆盖关键少数大学生群体近1200人

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全员教育,但往往成效不佳,本案例抓住关键少数,红色基因教育具有先进理论思想的意义,在团学组织培训、发展学生党员中,开展大学生红色基因教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关键少数带动学院和班级学生,逐渐实现全员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先锋模范作用,将红色文化教育重点面向“青马工程”的青年学生群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开展社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提升关键少数的先锋作用。有计划地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本年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24个活动,从原来的教师上课转变为学生与学生授课,从单一的理论授课,转变为实践分享,将优质红色文化教育重点面向青年学生群体近1200人,覆盖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开展社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提升关键少数的先锋作用。

三、总结

本论文探究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走访调研,挖掘佛山地区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成效,同时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由传统教育的客体转变为时代的主体,以关键少数带动周围多数,充分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群体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上,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刘辉.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青马工程”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7(11):47-50.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8.11.016.

[3]华莉莉.高校“青马工程”十年回顾与反思[J].青年学报,2017(04):74-79.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红色文化视域下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XSKYL202228)

2022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基于红色文化视角下高校青马工程素质提升新路径》——以 X 学院为例(pdjh2022b0801)

作者简介:张智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988年1月,汉族,广东梅州,身份证:441402200208010712,大专在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科技西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