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推动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优势及制约瓶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3

盐城推动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优势及制约瓶颈

胡正勃  金辉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7)

摘要:推进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是探索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盐城路径的重要实践创新,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文章旨在借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研究成果和省内外先行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和理性分析,侧重就盐城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基本路径进行开拓性的研究探讨,力图为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充分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推动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言献策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实践探索。盐城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盐城是集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绿色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沿海城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宝库。突出的生态区位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生态产品种,为盐城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家底”和“本钱”,有利于盐城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更好地推动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而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刻不容缓。

1.独特的生态优势提供了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宝贵“家底”

盐城兼具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生态产品种。盐城市域东部,地处黄海之滨,是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坐落地。沿海地带拥有江苏省最大的滩涂湿地(683万亩)和最长的海岸线(582公里)。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是一块会“生长”土地的“黄金海岸”。在广袤的沿海滩涂上,分布着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和世界上面积最大、基因库最全、野生种群最多的麋鹿保护区。这里不仅是丹顶鹤和麋鹿这两个湿地精灵的自由王国和快乐家园,同时还是包括43种珍稀物种、62种濒危物种在内的上千种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市域的中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域内水网密布、湖荡众多、物产丰饶。这里,绿野平畴、扬青溢彩,碧水空蒙、风光秀美。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誉为“金滩银荡”。盐城的湿地面积约77万公顷,占盐城国土面积的近一半,占江苏省湿地总面积的27.3%,位列江苏省第一。盐城盐碱度很高的黄海滩涂边上,造出了一个我国东部沿海最大的平原国家森林公园。盐城的植树造林面积多年位居江苏省第一,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盐城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湿地城市,这些重要的金字招牌,充分体现了盐城独特的生态优势,为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宝贵“家底”。

2.蓬勃的绿色产业厚实了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产业明确为绿色产业的主要内容。盐城在这些方面基础很好,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环保产业是盐城首个千亿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研发、产品、工程、服务到交易、教育培训全产业链布局。以环保装备、环保滤料和节能电光源为主要特色的盐城节能环保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形成盐城环保科技城、建湖县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县环保滤料产业园、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4个主要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拥有全国唯一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和长三角最大的节能电光源生产基地。与此同时,盐城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依托自然禀赋,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风光”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清洁能源,更是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先后吸引了上海电气、中电投集团、中国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风电领军企业和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龙头企业前来战略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电产业链条和较强的光伏企业集群。盐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江苏省首位。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47.43万千瓦,占全省24.85%,规模全省第一。其中,风电946.58万千瓦(海上554.715万千瓦;陆上391.865万千瓦),占全省41.99%,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城市。此外,盐城近年来在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方面也是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批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阜宁县生态猪产业、建湖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项目等;培育出了一批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如射阳大米、响水浅水藕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十三五”期间,盐城市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86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3个,省级农业园区实现县县全覆盖。这些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为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3.难得的发展机遇打开了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空间

盐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一是几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盐城是“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几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这几大国家级发展战略无论是从生态建设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对盐城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从生态建设来看,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在投资贸易中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淮河生态经济带直接定位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并提出要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几大国家战略对盐城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盐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长三角、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的兄弟地区,在科技、人才、投资、贸易、重大产业项目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二是国家支持发展“飞地经济”的机遇。前些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盐城接轨上海和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区”是一重大政策利好。上海在盐城有307平方公里的飞地,占地33平方公里的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是上海唯一市级层面的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这是盐城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更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合作平台和纽带。三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为全球滨海论坛的发端地,盐城手握“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破题之钥”,积极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加快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2022年11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盐城已经与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5个省部门单位开展合作共建,为打造全省绿色发展典范、当好全国低碳转型先锋奠定基础,为美丽盐城建设创造了更大机遇。与此同时,2022年起,盐城连续四年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2022年1月10日,在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的共同支持下,首届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成功举办。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举办,对于盐城对外开放、吸纳全球智慧、滨海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维护世界自然遗产突出价值将起到重要作用,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贡献盐城方案。

盐城推动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几大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制约瓶颈。比如对“绿水青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尚处于逐步推进的阶段:一是关于生态产品的内涵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目前,对于生态产品的内涵认知还大多局限于湿地、海洋、滩涂、土地、水域等自然生态资源,而对于自然生态产品衍生出来的生态服务产品、生态文化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等生态物质产品的理解还不充分。二是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如何计量处于探索阶段。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离不开科学的计量方法,而目前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还不成熟。由于生态产品的价值计量牵涉到价值来源、方法确定、价格体系、价值模型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未能形成统一意见,再加上生态产品个体消费的不可计量性、价值多维性等,致使我市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规范、具有普遍推广性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如何计量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三是生态资源统计调查和监测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首先需要对生态资源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调查及监测,然而我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态资源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生态产品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精确性、共享性等方面亟待提高,这些制约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的开展。

在新发展阶段,盐城要立足既有的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模式,比如云南省红河州生态(旅游)产业化、福建省三明市的澳大利亚生态产权(碳汇)交易、德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交易、广西北海市和海南省莲花山市生态修复、美国马德福农场和浙江省杭州余杭区生态赔偿等模式,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持续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协同做好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两篇大文章,让“绿水青山高颜值”与“金山银山高价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盐阜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贡献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龙斌,王海鑫.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关系、耦合机理与协同路径[J].经济纵横,2023,(11):88-94.

[2]贾振宇,班远冲,吴锋等.浙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J].环境与发展,2023,35(05):26-32.

[3]张二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五维立体融合与路径——基于多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J].行政与法,2023,(10):105-116.

[4]胡熠,黎元生.数字化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J].环境保护,2023,51(17):17-20.

[5]丘水林,黄茂兴.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与展望[J].环境保护,2023,51(17):41-45.

[6]杜雪莲,常滨丽,彭伟辉.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价格月刊,2023,(1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