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融入高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3

团体心理辅导融入高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余建胡章芳罗元王艳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

摘要:专业实验课程是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各大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对象。课题研究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诉求与团体心理辅导这一具有效率高、渲染强、维度多的重要教育手段相结合,探索和实践团体心理辅导提升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在专业实验课程中融入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为高素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实验;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质量

1. 引言

专业实验课程作为高校新工科课程建设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凭借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对当前我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研究针对专业实验课程的优秀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改进课程的教学质量新工科课程建设核心内容。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在学校、企业等自然存在团体中颇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它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以特殊设置的团体活动为载体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1-3]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指导,因此具备了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级教学中以提升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潜力和基础

2. 专业实验课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体现

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和功能齐全的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硬件条件是保障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受到教学经费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能实现对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条件,尤其是设备单人台套数的理想改善。通常实验课教师不得不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且每个小组(3 ~ 4人)同时使用同一台/套实验仪器。随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向前推移,学生体现出如图1所示的几大类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被降低。

C:\Users\pc\Documents\WeChat Files\yuer719220\FileStorage\Temp\1695304461563.png

图1 分组实验教学带来的问题

1)组内成员间关系相对陌生,存在羞怯,缺乏信任。

课程开始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而小组内的各个学生之间通常是相对陌生的。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是彼此间并不非常非常熟悉,在小组内的这种陌生情景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不舒服的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感,并伴随着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此外,小组成员间会产生羞怯和相互间的信任问题。

2)组内成员间存在依赖思想,缺乏参与意识和责任心。

在专业实验课程进行的初期,通常小组成员都会相对主动地参与到实验项目当中,参与并承担实验项目中的各项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实验小组中几乎都会诞生出一位或者两位相对优秀的组员,也即小组内完成实验项目的灵魂人物。灵魂人物的出现能够较好地统领小组顺利完成既定实验目标,然而这也逐渐造成了小组内的非灵魂性人物对灵魂人物完成实验项目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协作效率低下,缺乏参与意识和完成整个实验项目的责任心。

3)组内成员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倦怠。

受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多学生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认为实验课程的学习仅仅是理论课程学习的一个补充,并没有意识到专业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此外,非灵魂性组员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专业实验项目的自信程度,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成就感低落,有的学生甚至害怕由自己的实验操作导致实验失败而受到组员嘲笑。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形成学习倦怠

4)组内成员缺乏积极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分组教学形式,学生通常缺乏积极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究其原因在于组内学生合作开展探索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氛围较差,小组之间也缺乏竞争,没有形成头脑风暴。由于小组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通常整个实验小组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最终决策的质量。面对实验项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虽然学生们已经学习过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表现为不知道如何着手或者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等情况,并无真正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专业实验课程的实施途径

3.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

针对专业实验课程分组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流程主要包含如图2所示的三方面:

C:\Users\pc\Documents\WeChat Files\yuer719220\FileStorage\Temp\1695305400524.png

图2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流程图

(1)确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根据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特点及课程中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在课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专业实验课程的前期,尤其是第一节课,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主要是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羞怯,增强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构建起和谐的组间环境,为后续实验小组共同高效地完成实验项目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在专业实验课程的中期和后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主要是围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学习兴趣不足、存在依赖思想和学习倦怠等问题,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合作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面临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选择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场所。

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环境以专业的教学实验室为主。由于涉及实验仪器设备的空间布置及是否方便移动等问题,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针对专业实验课程班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置往往需要结合各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具体环境特点。然而,在实践中专业实验课程融入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并非必须要使用专业教学实验室,事实上也可以通过户外或者使用常规的理论课程教学实验室来展开。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案设计是实现辅导功能和目标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在团体心理辅导一般原则的预见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考虑参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兼具系统性、差异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团体辅导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根据小组成员构成和具体的特质进行方案的调整结合专业实验课程的课时数考虑,通常一个系列的团体辅导可包含2~3次团体活动,每次0.5~1个小时时长。活动的团体发展模式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巩固终结阶段。伴随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向前推进,参与学生成员将从陌生到熟悉,从相互猜忌到相互信任,团队从松散走向成熟,整个活动过程也将从表象到情感再到理性。

3.2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设计及流程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实验课程的分小组教学特点及学生问题体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领导者最佳人选为专业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当专业实验课程授课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专家作为团体活动的领导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员分组可以利用班级学生的学号特点随机分为人数相等或相近的若干个小组。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设计如下:

1)团体心理辅导提升组内、组间人际关系,改善羞怯,增强信任。

在专业实验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作为团体活动的领导者需要传递温暖、信任、真诚、关心和助人等正能量信息,规避自我陶醉的迷你演讲,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建议选取与“变化”和“适应”有关的游戏项目。通常教师需要用2~3分钟时间向学生简要介绍每次团体活动的主题、目标和内容。例如“轻松体操”、“微笑握手”、“松鼠搬家”、“无家可归”等游戏不仅可以舒缓分组后学生的紧张心情,构建和谐气氛,还能够增强成员间的亲切感,达到对团体的认同。“戴高帽子”、“信任之旅”、“背坐起立”、“拍打穴位”等游戏可以打破成员间的隔阂,改善羞怯,增强成员间的相互信赖。

2)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依赖思想,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担当。

随着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向前推进,实验小组的部分成员会对组内的灵魂性人物形成严重的实验依赖,进而导致团队协作效率低下,参与意识薄弱和无责任担当。教师可在该阶段针对性地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改善学生的依赖思想,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担当,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常可以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有“绑腿跑”、“心有千千结”、“雷阵图”、“建高塔”等。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团体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各成员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能够学着接受小组他人的观点和思维,开放自我,学会为了共同的目标主动与他人展开交流互动,并最终在团结协作的前提下完成活动任务。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小组不仅成员能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真谛和强大力量,享受团体合作的快乐,而且通过在与其它小组的互动竞争中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也将得以提升,并最终使各成员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作用。

3) 团体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感,规避学习倦怠。

相比于传统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扮演、心理测试等使学生发现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模仿他人成功的经验,在分享交流中全方位提高自己;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塑造积极的自我观,增强自我效能感,规避学习倦怠。通常可以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有“职业兴趣岛”、“放飞梦想”、“玫瑰征途”、“九巧板制作”、“一分钟拍手”、“鸡蛋变成人”等。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了解到生活的不易找到自己内心想要且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从而激发其内心的求知欲确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兴趣,探寻学习方法,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规避学习倦怠

4)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探索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团体情景能够提供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氛围,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学生成员间的互动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能够实现脑力激荡,突破原有观念的桎梏,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小组竞争的情形下,心理活动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接受他人的思想,开动脑筋,在团体中开展头脑风暴,往往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此外,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路,助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通常可以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有“万能的口香糖”、“一个菱形”、“量杯实验”、“横渡硫酸河”、“过鬼门关”、“沙漠掘金”等。基于上述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彼此启发,开阔视野,充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高效地解决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4. 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专业实验课程的注意事项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在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不同阶段的共同心理需求,且必须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倾向,对辅导活动的主题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储备。(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必须恰当设定辅导目标,并精心选择辅导活动的形式,遵循团体辅导的规律,合理创设活动情景,科学设置团队活动的流程。(3)团体心理辅导要做好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间的平衡与衔接。首先,需要平衡课时比例,通常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占1/10~1/8的课时总量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需要进行有效地衔接。

参考文献

[1] 李丽. 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 未来与发展, 2013, 0(01): 85 - 87.

[2] 刘永华. 试谈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J]. 大众心理学, 2022, 0(12): 17 - 18.

[3] 刘庚.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育人中的应用[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 41(6):128 - 130.

[4] 刘薇. 团体辅导技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1, 0(14): 185-188.

[5] 唐嵩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 37(2): 61-63.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视域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222086)、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协同育人视角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编号:XJG20102)、重庆邮电大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专业实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XJG23222;新工科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编号:XJG20211)。

作者简介:余建(1986—),男,汉族,重庆垫江人,博士,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光电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