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成熟性研究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3

大学生心理成熟性研究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探索

罗瑶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心理成长指导中心

    摘要:在新时代新文科理念下,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探索,还需要在理论方法上开展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成熟性研究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探索,这对于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大学生,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生主体性视角论证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密切联系,认为融通机制研究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简单性思维的局限,可以更好实现由精神食粮供给向精神成长机制有效建构的转化,有利于构建与国际学术界的有效对话交流机制。

关键词:心理成熟性研究  精神成长育导  融通机制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二者结合的积极探索。一些学者倡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1];有的学者主张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学理论后,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气质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对现行教材进行改革,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2]此外,基于个体心理发展动因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3]、遵循“0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对策阐释[5]等方面都有成果发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拟从大学生主体性视角,就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的密不可分关系、克服大学生心理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简单性思维的局限等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密不可分关系是学科融通的必要前提

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伴随着个体社会化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个体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终身发展的动态过程。个体社会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个体与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个体更好地了解社会规则,认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伴随着心理的成熟实现个体精神的成长。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教育,对个体社会化有积极启发式的影响。教育者需要高度关注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在新文科理念下,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包容、平等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责任感、价值观等,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需求、困惑和挑战。这将有助于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时更具备信心和能力。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征、成长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此外,心理学还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遵循问题导向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遵循问题导向,促进心理学科研究与思政教育研究深度结合,将为新文科理念下学科融合提供有效案例。从个体社会化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这种结合将有助于全面揭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成熟、精神成长研究深化提供理论事实依据。此外,心理学科研究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例如,教育者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心理学研究,更好地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

总之,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研究也可推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更有效地为社会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二、克服大学生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简单性思维的局限

在大学生心理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结合的探索中,可以践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因为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可以克服简单性思维的局限。

首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大学生心理发展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使得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念,我们可以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识别和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其次,可以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充分的重视。由于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复杂性科学的理念下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效结合,可以促使教育者关注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教育策略。

第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互补充,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社会心理学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开展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可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第四,顺应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中,针对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增强大学生精神成长培育方式的实效性、长效性、深刻性,有助于克服以往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化甚至形式主义的问题。以下几方面可切实探索:

1.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设计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指导。

2.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长效性和深刻性,应不断尝试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课程、讨论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认识到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刻性。

4.建立长效机制:为了确保教育的长效性,应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5.评价体系改革:顺应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突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还可以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质量,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的培养,形成育人合力;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实效性。

通过以上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长效性和深刻性,克服以往存在的简单化和形式主义问题,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精神食粮的供给转化为精神成长机制的有效建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中,实现从以往注重通过思政教育实现精神食粮的供给,转化为学科融合达成精神成长机制的有效建构,这一转变对于弥补现实教育中忽视社会适应指导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育人成效,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实证支持和方法指导。

首先,学科融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强调思想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大学生在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学科融合,可以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

其次,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例如,心理学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调适技巧,有利于提高教育实效。此外,社会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果。

再次,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合,大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研究关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精神需求,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品质,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优化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研究,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的人才;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研究有助于完善心理健康事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通过整合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有助于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机制。

四、更好构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中,将心理成熟性和精神成长的融合性研究纳入其中,可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支持:可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中外教育领域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首先,可以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大学生心理成熟和精神成长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国际学术界提供关于大学生发展的新视角和理论依据。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可以促进学术领域的共同发展,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融合心理成熟性和精神成长的研究有助于吸收国际学术界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在大学生精神生活水平及成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手段。

此外,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发表英文论文、组织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将我国大学生心理成熟性和精神成长的融合性研究推向世界,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新文科理念下,学科融合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自独立性较强,尚未实现紧密结合。面向国内外社会文化、精神生活新变化,将心理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相结合开展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成熟性研究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探索,既可以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提供有效案例,也可以为我国新文科理念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融合提出可行性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婵,左智娟,赵玉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3).

[2]白亚利.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9(14).

[3]刘立敏,徐振珍,徐宏志,刘昆,公丕沛.基于个体心理发展动因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

[4]高平平,张军琪,于博伦.基于遵循“0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马克思主义学刊,2021(02)

[5]王瑶,王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对策阐释[J].吉林教育,2023(04).

作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罗瑶,教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2年度课题

项目来源:黑龙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

项目名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心理成熟性评量与精神成长育导融通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GJB142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