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劳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新时代乡村劳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

吴思雨

盐城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在构建乡村小学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过程中,学校和本级教育部门,均需要重视乡村教师这一角色定位对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并需要全面调研劳动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继续教育需求等基本情况。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在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容易被职业角色定位所影响,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层面上并未体现出专业水准。本文将着重探究新时代乡村劳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乡村;劳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乡村小学学校的教育资源普遍呈现出不均衡、不全面等发展现状,因此会严重限制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培训成果展现。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在社会身份认同、职业价值认识、发展目标选择、发展动力取向等层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因此会直接影响小学劳动课程体系的建构进程,劳动教师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职业倦怠等问题。

一、依靠乡村社会,创造信任支持环境

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遍受限于社会身份认同等影响因素,因此大部分乡村教师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并不精准,需要在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过程中,依靠乡村地区的基本人文社会条件,合力创造信任支持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需要以乡土文化认同等职业价值观念为基础,将内生型发展、城乡教育协同等目标融入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中。乡村小学和教育部门,均需要重视劳动教师在乡村社会环境创设和文化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地位[1]。乡村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和资源,均会被乡村社会所限制,但是在转换发展视角之后,劳动教师所研发的校本课程、实践资源更加丰富,但是需要以乡村信任支持的教育环境为载体,重视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乡村小学和教育部门,不仅需要给予主科教师一定的资源倾斜和专业发展支持,更需要将劳动教师与素质教育改革、教育环境建设工作有机联合在一起。创造信任支持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能够让乡村小学劳动教师重视职业价值和社会身份认同[2]

二、结合教育实践,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过程中,乡村小学和教育部门均需要结合劳动教师的教育实践成果,协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充分重视劳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需求。在共同研讨乡村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和目标时,需要以现有的乡土文化资源、基础教育资源为核心,客观评估劳动教师的教育实践成果和创新驱动力是否一致[3]。乡村小学劳动教师在协同其他学科教师,研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均会影响乡村地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质量,对劳动教育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在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成果进行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劳动教师的选择,并将专业和职业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价值创造需求有效衔接在一起。乡村小学劳动教师,在总结分析教育实践成果的过程中,会对乡村社会和基础设施等硬件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并需要以专业和职业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强化师德建设,满足教师培训需求

面向乡村小学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需要以强化师德建设为导向,充分满足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需求,才能对乡村小学开设的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优化完善。不同地区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在师德师风等职业素养层面的表现力并不强。在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劳动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为充分满足乡村小学劳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需求,县级教育部门需要组织小学劳动教师参与到教育经验交流会议等活动中。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信任支持的乡村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充分尊重乡村小学劳动教师所研发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正确理解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乡村小学劳动教师则需要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标,将师德师风体现在小学劳动课堂和综合实践项目中。

四、创新技术支持,搭建多元信息渠道

在为乡村小学劳动教师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支撑,搭建多元化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才能全面收集劳动教师所反馈的教育实践成果和信息资料。充分尊重乡村小学劳动教师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目标,才能显著提升乡村小学的劳动教育质量和课堂效率。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普遍会兼任其他学科教师,但是需要在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影响之下,对劳动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认知和深入理解,并在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中,共享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需要将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视为一个职业提升平台,并从自身专业素养出发,在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中展现乡村教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职业能力。通过创新技术的支持,乡村小学劳动教师能够及时更新劳动课程和综合实践项目中的教育资源,积极挖掘乡土文化。创新技术支持并搭建多元信息渠道,能够及时改变信息资源严重不对称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给予劳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的劳动教师,在社会身份认同和职业价值认识等层面普遍面临较多困境,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及时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在拓展乡村小学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和途径过程中,需要以乡村社会为依靠,营造信任支持的环境氛围,激励劳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创新建构信息化的教育实践渠道。

参考文献

[1]沈秀娥.手工技艺类非遗紫砂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研究——基于S省X县乡村学校的实地调研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02):16-19.

[2]奉美凤,余祖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分析:基于培训适切性视角[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06):11-16+107.

[3]卢强,李霞.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8):60-69.

作者简介:姓名:吴思雨,出生:1985年4月,性别 :女,民族 : 汉族,籍贯: 江苏盐城,学历: 大学本科 文学学士,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 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