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陈露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化学的英文单词是“Chemistry”,展开为Chem+is+try,翻译过来就是化学即尝试,尝试就有无限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乐趣。化学教学本应该是多姿多彩,趣味性十足的,但是学生常常跟我抱怨:“化学太难了,以后肯定不选化学专业!”“化学课好枯燥,一堆方程式要记,记了就忘。”“完全没机会做实验,太无趣了!”......诸如此类,这不得不让我开始反思,学生从最初对化学美好的憧憬到后来的失望,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笔者所在地的考生来说,迫于高考的压力,化学试题难度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较弱。再加上课时的安排,老师们为了赶教学进度,压缩了很多实验时间。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实验室体验,何来的印象深刻?而我们的教学难道只是传授知识,却让学生学得无趣,甚至讨厌这门课?那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引课环节的设计

每位老师都有过参加学校或者省市级竞教比赛的经历,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都会花心思考虑如何让引课更精彩。但平时教学我们更多时候是直接进入课题,而忽略了这一步。其实我认为这是提高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如讲电解质的电离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可以导电的物质。这需要配备一个简易的手持导电仪(可让实验室统一购买),然后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做导电性实验,比如金属勺,铅笔芯(石墨的导电性),蒸馏水(可作为后面实验的参照),NaOH溶液,医用酒精,葡萄糖溶液,食盐颗粒(为后续讲电解质是否一定导电作铺垫)等等。如果条件允许,可设计多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因为从后面的教学可知,学生对到底哪些物质可导电是没有概念的。有了这个感知,学生对电离和电解质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再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引课,可设计几个趣味小实验,比如分别向装有高锰酸钾溶液,碘水和FeCl3溶液的试管(为了更强的视觉效果,可在大烧杯中进行)中加入某种白色固体,当都出现褪色现象时,提问:大家想想加的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短时间讨论后大家可能会答出漂白粉,脱色剂等答案,然后自然揭晓:这其实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维生素C片!接着追问:维C为什么可以使这些溶液褪色?你对维C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可以切入氧化还原反应的主题了。

原电池的教学引课就更丰富了!可以设计多组学生实验组装水果电池(提供水果、导线、两种不同的金属片、发光二极管),事先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从而体会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些小组实验不成功,可以反思原因,比如线路是否接好、水果再串一个、金属片插得不够深等等。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绘制水果电池简图,从而自然过渡到铜锌原电池,分析其工作原理。而且整堂课的设计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在玩儿中学。

所以我们不妨把每节新课的引课环节都按竞教课一样处理,不要觉得它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进度,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学生对化学学习热情满满,何乐而不为?

2.教学素材的选择

我觉得教学素材应该更多的来源于生活,尽量选择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东西。而像火箭发射,原子弹爆炸这些听上去离我们很远的事物,其实并不能让学生有多大的“好感”。

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可展示变色的苹果、土豆、莲藕,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也会觉得比较有趣。提问,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学生自然想到应该是在空气中被氧化了,追问:那如何才能防止或者减缓苹果被氧化的速度呢?(可为后面讲氧化剂和还原剂做铺垫)。学生可能会答出套保鲜袋、浸泡在水里等答案,再结合前面做了维C使三种溶液褪色的实验,所以可以展示将维C溶液涂在切开的苹果表面,跟另一半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苹果作对比(可继续后面内容的教学,一节课结束后再看实验结果)。

关于分子立体构型的教学,可选用的素材就更丰富了。比如可选用气球模型来模拟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将相同大小的四个气球扎到一起,一组拼成平面结构,另一组拼成立体构型,提问:哪种结构更稳定呢?可以让学生拿着平面结构的四个气球晃动一下,结果平面结构立即变成了立体构型,由此说明正四面体形比平面正方形更稳定,用以解释CH4的空间构型和价层电子对这个概念。其他分子的立体构型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拼模型的方式,这里可以选用大家很熟悉的橡皮泥或者超轻黏土,用牙签代表共价键。如果想要更有趣,可以选用绿提或者红提来组装(还是以牙签连接),这也更能体现轨道的形状,学生一定特别喜欢!

在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时,除了传统地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外,我们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溶液。比如做烟和雾的丁达尔现象演示,可以将淀粉装入大的可乐瓶里,充分摇晃用以产生烟的效果,然后就激光笔照射看现象。雾的展示可以采取补水喷雾仪,从侧面照射喷出的水雾,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可以选用果冻,橙汁饮料,豆浆或者牛奶(一定要调得特别稀,不然看不到现象),茶水(偏黄色的那种)和碘水溶液(黄色)作对比,说明前者是胶体,后者是溶液。通过这些物体的展示,学生定会对丁达尔效应印象深刻。可能有的老师要说,这个知识点不重要,高考考得很少,学生记个现象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它的意义不在于此,而是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3.教学结果的评价

老师们都是如何批改作业的呢?由于我校老师的课业压力普遍较大,以我为例,长期担任高三三个或者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写个日期或者偶尔加两句评语,但是学生再次拿到作业时没有一点触动。在作业或者考试结果的评价上,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为了激励大家,我在某宝上淘了很多评语印章和趣味贴纸,上面有诸如“全部的希望”、“有好好听课吗”、“下课别走”、“陈老师为你点赞”、“看好你哟”等等字样和有趣的插图。一个学生跟我说“每次作业发下来我都迫不及待翻看你给我留下的惊喜,这让我觉得写作业也是一种乐趣”。偶尔一次因为忙没有给贴纸,学生就跑来问我,这次怎么没给我小花花呢?虽然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但他们依然特别纯真,这些鼓励对他们来说是很受用的。

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我会对班上单科前五和进步最大的前五名同学进行奖励。奖品可以更加时尚,比如“秋天的第一个包包”(零食包学生更喜欢),卡通玩偶,星空笔,解压笔记本,为了搞笑可以加一本习题册。为了公平,我采取让大家抽签的方式或者在白板上刮奖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这样的化学课堂难道不香吗?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从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更感兴趣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喜欢,还愁学不好吗?在教学的这条路上,我们的教学观念都要与时俱进,我们面对的学生每一届都不一样,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