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  

薛友明

资兴市第一中学     423406

摘要:通过开展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展学校教育新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  网络伦理精神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介、即时性、个人化对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模式、文化生活、娱乐休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出现了一些网络伦理问题,如价值观紊乱、情感缺失线上人格与线下人格错位等网络伦理困惑。目前,我国网络的规范伦理体系和伦理教育体系尚未建立,高中学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和大势所趋这些对高中阶段网络伦理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开展了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健全人格。网络伦理精神是学生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关注个体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线上人格与线下人格”和谐统一的健全人格。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融入网络伦理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人格,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3、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模式。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需要贯彻知行合一教育并使其融入学生生活、学习之中。学习了解网络伦理知识,做到言行一致,增强自律性,提明辨是非的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模式。

4、有利于构建学校教育新径。网络时代,针对高中生心理接受特点,构建以培养伦理精神为核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络伦理教育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网络伦理现状,掌握网络伦理教育的主动权,构建学校教育新途径。

5、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课题界定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各种交流、交往、交易活动中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公认的行为准则。

本课题的网络伦理精神研究是以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为特定的研究客体,以高中生为特定的研究个体,以网络伦理精神培养及实践的基本原则、基本范畴,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式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探求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有关理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找出学生在网络伦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针对学生在网络伦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3通过语文课、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教育课信息技术课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诚实、信用”的网络伦理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4、以培养学生“诚实、信用”的网络伦理精神为契机,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为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学校教育新途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

3、帮助同学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学校教育新途径

5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践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成果与影响

(一)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培养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原因。

1、内部原因。(1)学校课程的设置。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讲“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够。(2)教师的课堂习惯。素质教育的课堂观需要教师重新思考课堂目标、课堂内容、课堂方法,需要教师改变某些课堂习惯,然而,这些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的。(3)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潜在的稳定性职业态度使自己不愿意有所变化,所以,这些教师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只是口头上接受,却不愿意改变其教学行为。(4)教师对一些知识的表面理解。如某些教师对网络伦理精神的不了解或者片面理解,导致一些“脱节”现象的出现。

2、外部原因。(1)升学率的压力。受升学率压力的影响,教师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2)教育管理的有关问题。对教师评价过分注重教学成绩,对学生的培养重分数而轻能力(3)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所需要的一些硬件条件不足

(二)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课题组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精神得到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充分关注“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

3、学校从高一开始开设网络伦理和实践教学课程,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儒家的“诚信”伦理,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伦理观等知识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实现网络伦理的精神培养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生讲“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得到培养,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

1、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开展中国传统优秀伦理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通过向学生普及伦理学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优秀伦理思想,网络伦理道德,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手机的利与弊,互联网与大数据等知识。规范学生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各种交流、交往、交易活动中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的行为,树立“诚信”的网络伦理精神。

3、学生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守法”的行为习惯。开展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避免青少年遭遇网络诈骗的预防措施、网络的利与弊、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案例分析、网络犯罪与处罚、手机的十大危害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及辩论赛。学生养成了“诚实、守信、守法”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能文明上网,正确使用手机,自觉遵纪守法,网络成了学生学习并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4、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广的研究成果。学生将优良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伦理精神,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外化为“诚实、信用”等具体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提高

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带动了学校其他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中生网络伦理精

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013CZXX051

主要参考文献:

 [1] 奚冬梅,隋学深,关于中美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2012年9月23日。

 [2] 薛伟莲,国外网络伦理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启示,教育科学,2011年2月。

 [3]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苏州大学》,2006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