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实践

王莉

黄石市爱康医院  湖北省  黄石市  435000

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建立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的平台,以综合医院产科作为指导,依托爱康云平台,建立居家产妇指导实施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策略。结果:我院在2023年4月份至2023年10月份共计运行半年,完成462次服务,复购率为35.00%;主要为产科护士完成,为产妇提供盆底治疗、乳腺疏通;婴儿黄疸测量;新生儿沐浴、抚触,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及听力复查)、母乳喂养指导、会阴护理,产妇满意度为100.00%,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无护患纠纷。结论: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相互合作的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的模式,使得产妇和婴儿居家期间得到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安全管理;实践;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实施,“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在各地逐渐开展。“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主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出院后的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提供便利的条件,作为院内服务的重要延伸,可以有效的满足母婴出院后得到有效的健康以及照护,减少其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使得孕产妇的健康素养得到提升[1]。而安全作为“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的核心,护理安全问题对其健康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开展母婴居家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深入到母婴家中,提供相关护理操作,如何控制好其中的风险,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也十分重要。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医院具有900张床位,年门诊量可达到20万例,平台签约的护理人员有104名,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4-53岁之间,平均年龄36.26±2.58岁,分析所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医院依托爱康云平台建立互联网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科小组、奖励机制,包括院内的领导、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设备、信息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围绕安全的发展,落实工作部署,开展安全的要求,搭建平台,开展信息安全保障,医保部门设置各项目的定价,并开展成本核算、公示,财务科做好互联网医院服务费用的结算,设定服务的项目,包括明确产妇的实际需求,选择医疗风险低,实施难度小的护理操作,做好盆底康复、母乳喂养指导、乳腺疏通,会阴护理,产后康复指导,婴儿黄疸测定、婴儿抚触[2]。服务人员的质量,依据院内当地护理项目的收费标准,结合人力成本、信息技术、护理操作的难易程度,耗材费用、交通费用,并进行备案[3]。护理人员的薪酬由本院支付。护理人员签约入住,护理人员入驻平台之前应与卫健委、爱康云备案。做好质量管理,建立注册管理制度,居家护理相关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专科护士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对母婴居家护理当中的风险进行了解,建立实名认证,将产妇的病例资料上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服务前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服务后的记录,对行业的监管需求进行管理,提高母婴的护理质量,保证其安全。护理人员接单后,为保护患双方的安全,工作人员使用记录仪、钉钉定位、每次派两名护理人员上访。

服务的申请和评估,产妇或者家属可以通过微小程度或者公众号进入到平台当中,将患者的个人信息上传,对医疗诊断的病历进行上传,实施实名验证,明确母婴护理的项目,可以点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4]。产妇确认订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以自主下单或者选择固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护理记录,注册的护理人员上门前应与护理人员沟通,评估产妇需要处理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知识储备。护理人员到达后,点击到达,评估母婴的具体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健康宣教,出现乳汗瘀积的产妇应提供多次疏通,新生儿存在黄疸偏高时,应进行持续监测。为其提供更为方便且个性化的护理。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期间配置APP定位追踪系统,一键 报警功能,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确保有依可查。

 1.3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 。

2  结果

平台建立3年以来,完成母婴护理2772次,回购的数量为738例;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

3讨论

建立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模式的建立,可以让产妇以及新生儿居家期间享受到有效的护理,使得母婴喂养率得到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受到辐射能力的影响,单家医疗机构大面积覆盖率下降,应与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开展,联合社区内的护理人员,可以提高服务的半径,让月子中的产妇以及新生儿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护理,满足了不同的家属需求[5]。而建立安全定位跟踪,实施全程监测,保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对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开展记录,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

  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推广,“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也应运而生,该种护理更能满足产妇的需求,减少产妇产后往返医院的频次,但确保护理安全也十分重要,做好安全管理的构建,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更能满足产妇的需求,也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李雅岑,刘宁宁,肖云霞,等."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中的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23, 23(7):984-988.

[2]陈海婷,岳利群,陈汝文,等.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J].护理学报, 2020, 27(4):4.

[3]谢婉阳,刘宁宁,肖云霞,等."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初步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23.

[4]李军."互联网+"环境下的区域职业云平台环境的建设应用研究[J].好家长, 2019.

[5]王静静,钱东福.某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应用情况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