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核心课程模块化路径——以艺术概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3

高校艺术类核心课程模块化路径——以艺术概论为例

戎昱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621000

摘要:传统化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显得格格不入,不能适应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在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下,将教学内容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拆解重组,让其形成多个独立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选择面比较大,能满足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高校艺术类核心课程教学当中,“艺术概论”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积极创新,研究并应用模块化教学。本文主要以艺术概论为例探讨高校艺术类核心课程模块化路径,探讨其中原则和有效策略,以供课程改革进行参考。

关键高校;艺术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专业课程

艺术概论的课程模块化主要脱胎于所谓的“OBE”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它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以成果作为最终导向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个教育理念之下,高校艺术类专业所学习的艺术概论可以充分利用图像学与现代化媒体,让艺术课程的覆盖面更广,将课程建设成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以及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模块化系统[1]。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完成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转变,通过这种优越的教学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一、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前提基础阐述

(一)契合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程模块化是应现代教育需求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围绕既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下,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整合教学内容,让其形成多个独立教学模块,按照其中的关联可以自由灵活的进行选择与组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显而易见,那就是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方便学生依据自己的基本功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课程模块化并非仅仅是为了迎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核心价值重构之下出现的产物[2]。在我国“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了未来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大高校不得不重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所以基于OBE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匹配高校教学的新理念进行课程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当中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艺术专业的教学和其他类型的教学一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当中同样面临着革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的问题,艺术概论课程模式化变革就是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是应社会需求而进行的一场教学改革。

(二)高校艺术专业中艺术概论的重要性以及地位

从学生个人层面来探讨,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概论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艺术的本质,了解艺术发展规律,知晓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进而养成正确的艺术思维方式,方便在实践当中不断强化自己对于艺术理念的概括,提升艺术水准。在对艺术概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还具备将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进行融合的意识,并且真正落实下去。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艺术概论的课程教学之所以是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学的课程,是因为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并学习到灿烂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史,认识到在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崛起过程中,自身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3]。所以艺术概论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喜的是艺术概论已经打破专业的壁垒,开始成为各大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所以其重要价值以及在高校教学体系当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三)传统艺术概论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如上所述,艺术概论由于自身的重要价值已经开始从艺术专业走向非艺术专业。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就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对于理论课程的积极程度远逊于实践课程。有相当一部分的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艺术概论课程的认识存在误解,将其定位为简单的基础性理论课程,认为艺术概论对其艺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无帮助,更何况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艺术概论相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兴趣。这是因为教师在实际授课时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手段没有将多媒体和实践与理论进行融合,讲解过程十分枯燥,同时学生也没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的意识,这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就要转变传统教学的思维,融入模块化的教学思维,在每一个模块当中利用图像进行串联,让学生对其产生探索欲,进而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二、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所遵循的要点

(一)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轰轰烈烈,之所以不断深化主要因为要结合时代的变化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艺术概论是艺术专业学生不能绕过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在于提升学生在艺术理论上的知识储备,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深入的理解艺术活动,了解艺术世界的特殊性。实际上艺术活动具备社会属性,所以艺术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当中去,和社会发展需求、艺术市场发展要求是相契合的。所以艺术概论要实现课程模块化,那么遵循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在课程模块化的解构与重组过程中,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和进行,否则将会导致教学模块设计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乱

[4]

(二)突破传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壁垒

在传统教学语境当中,每一门课程都是独立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并没有建立教学体系,所以导致学生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出现问题。实际上艺术概论课程要采用模块化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对于专业课程的定义,尤其是其中的科目认知壁垒,避免课程出现单一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对于艺术专业有更整体和更加综合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开展的教学能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变得更综合和多元,方便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符合当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的。在打破专业认知壁垒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艺术概论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同时还横向联合了素描理论和美术史等相关知识,课程之间存在显性或者隐性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模块化的学习能让内在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学会举一反三,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方便指导自身进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活动。

(三)人才培养对象要尽可能广泛

如上所述,艺术概论是艺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属于高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涉及的学生面比较广泛,因此高等教育院校当中艺术类教学改革艺术概论是重点改革对象,同时也是非艺术专业学生选修课。艺术概论实际上囊括了艺术的发展规律、原则,不但对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必要,而且对于公共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都大有助益。基于此艺术概论实现课程模块化之后,在人才培养的对象上面应当尽可能的扩大范围,不局限于高校学生,而是应当推广到中小学和公共教育当中,让优秀的课程模式造福更多学生,提升全民艺术素质[5]

三、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有效策略

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象之一,同时也是培养高等人才,提升人才艺术水准的重要基础。所有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不但要明确工作要点,同时也要找到有效途径,以便于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推广,提升艺术概论课程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教学实效。

(一)消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

要实现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首要问题就是要先解决不同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问题,这是打破核心课程认知局限的唯一办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整体的目光看待教学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艺术专业的课程很多,其中“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鉴赏史”“艺术批评”等等课程都是基础性课程。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授课过程,亦或是实践活动设计,都将目光放在单一的课程上面,没有将其他专业课程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关联和融合。所以导致的问题就是课程之间没有联系,出现学科壁垒。艺术概论模块化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秉承相互融合与融会贯通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规避课程当中的重复部分,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加顺畅。比如在中外美术史当中就有关于色彩构成和素描实践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就可以和艺术概论当中同样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艺术概论课程当中的每个部分和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融合,完成模块化的构建[6]。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同部分融合的知识点必然有所侧重,需要教师做好平衡。又比如在艺术的社会本质模块当中,可以融合的是美术史中艺术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部分的内容。例如古代士大夫抒发情感的文人画,大多表现了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文人雅士生活。但传承至今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当代人所追求的文人精神和气节,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抱负,实际上这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瑰宝,在这个模块当中可以添加相应的案例,将美术史知识拔高,同时也在新的维度让学生意识到文人画的内涵,进而来感受艺术的社会属性。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同课程的融合并非在浅显的理论教学层面,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同样可以构建课程模块体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当中去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课程知识,将自己所学知识形成体系用以应对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专业素质。

(二)将图像学引入艺术概论模块化教学当中

学习艺术概论解释艺术原理需要通过分析艺术作品来进行。分析艺术作品要有相应的方式方法,其中图像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图像可以在教学中拉高学生的期待,同时给学生和艺术作品构建沟通的渠道,在这个渠道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进而主动地去思考其中的问题,探讨艺术作品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将艺术原理应用到实际的作品赏析当中去,完成主动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当汇总,图像学需要应用到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当中。比如课程引导环节要先对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行整理。艺术概论有六个模块,经典的艺术作品结合图像学、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灵活应用能帮助学生理清楚六个模块的脉络。同时也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的记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艺术经典作品选择的时候,不能有所偏颇,需要中西结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来进行作品选择。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中国的《溪山行旅图》和《自由引导人民》《你好!库尔贝先生》两幅西方艺术作品。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溪山行旅图》的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前提条件是常年居住在终南山地区,古城那会四季的烟云变化,这个艺术历程就适用于艺术作品论和艺术家论以及艺术创作论等等模块。而《自由引导人民》《你好!库尔贝先生》这两幅作品则很好的反映了西方艺术从浪漫到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这部分适配艺术发展论的模块。有了这些作品作为铺垫,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当代艺术,对于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在进行作品解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分层次进行,分别是外在表象、作品构图以及作品当中的思想内涵等等

[7],由浅入深的将图像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从视觉到思想完成一次全方位的作品赏析和审美提升。

(三)构建完善的课程模块化考核体系

艺术概论要进行课程模块化改革,那么不但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构建,同时在考核上也不然不能沿用此前的方式,要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来设置与之匹配的考核原则和标准。这些考核原则和标准是要参考艺术专业的整体知识和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以及未来岗位要求指定的,避免和社会脱节,将专业能力素养和对应的知识点、应用能力组合成一个模块进行考核。

首先,课程模块化考核更偏重知识的应用。以艺术概论基本原理为例,考核并不单纯局限于原理的记忆和背诵,同时更重视对艺术创作和社会关系问题的看法与讨论,考核艺术专业学生是否具备服务社会的态度和精神。其次,课程模块化考核要融入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是贯穿于模块化教学全程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日常考核三项并举,相互参照。同时和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相对应,但是要做好权重分配,定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光如此,还要注意结合定性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总结来讲,加入过程考核就是为了让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兼顾了知识和能力,符合模块化教学体系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四)优化课程模块化的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是要依据教育部提出来的高校教学目标来制定的,对于高校课程教学同样要应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对于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要有课程评价。如果没有好的课程评价体系,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课程评价结果,反映的课程效果就有可能是失真的。所以做好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艺术概论实现课程模块化的重要一环。让教学评价发挥自身的价值,帮助教学质量实现提升,让艺术概论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艺术概论模块化评估体系主要涵盖几方面: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模式评价和教学实施评价。具体来讲这三方面评估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评价信息的采集方式要进行改革,可以引入更加多元的智能测评方式,通过调查、行为观察和问卷、成果分析等完成评价信息收集;其次,实行动态评价。传统评价模式大多是依据静态结果,导致评价内容并不客观,艺术概论教学效果并不是马上显现的,伴随着艺术修养的提升,艺术观念和鉴赏能力都随之提升,所以动态评价方式更合适[8]。最后,评价方式要从他评转向他评、自评融合。他评毋庸赘述,自评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或者是模块负责人带领团队共同完成,他评和自评融合,让评价结果更客观和真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改变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让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提升,同时也让教育组织更加的灵活。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应该用到高校艺术核心课程的教学当中,是一种教学成本最低、应用时间最短、教学效果最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当然,模块化教学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教师要始终牢记模块化教育的核心思想与教育目的,积极的开展研究与探索,总结经验,让模块化教学最终取得更丰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迅. 基于黑龙江流域民间、民俗艺术资源的地方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 (17): 60-62.

[2]杨通明.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慕课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2, (13): 134-136.

[3]王元元. 新时代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研究 [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22, (03): 130-132.

[4]陈洁. 新时代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20): 118-119.

[5]宁鑫. 舞者核心素养与表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D]. 北京舞蹈学院, 2020.

[6]林路. 论中国艺术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构建[D]. 中央美术学院, 2018.

[7]陈岚.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 艺术品鉴, 2018, (11): 207-208.

[8]杜雪梅. 高校优势资源背景下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比较研究 [J]. 中国文艺家, 2017, (11):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