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巧达意——批评教育中的曲线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曲径通幽巧达意——批评教育中的曲线艺术 

徐晨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在小学生成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开展的批评教育不可或缺。可是若批评教育的模式不科学、时机不合理,很有可能降低批评教育的有效性,甚至造成小学生有负面情绪,造成师生之间情感的隔阂,增加小学教育管理难度。本文首先分析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的必要性,其次介绍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准确定位批评权,搭建友好师生关系、找好教育时机,体现合理化批评、改进批评方法,体现批评教育的价值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的有效措施,目的是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生管理;批评指导;曲线艺术

在小学时期的教育教育中,批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指导形式,德育价值比较深远。批评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加强教师德育素养和水平,进一步凸显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可是具体的批评教育中,现阶段小学生自身的权益保障更多得到关注,受到赏识指导、快乐指导等理念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家长可能对批评教育有错误的认知和理解,觉得鼓励和支持才是教育指导中应遵循的原则。再者部分人员对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一定问题,不利于体现教师权威性,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应强化批评教育管理,总结批评曲线艺术,达到曲径通幽巧达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的必要性

批评教育,也就是明确接受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者实施教育指导的一种方法,包含针对批评、当众批评等多种类型。批评教育运用在小学教育阶段,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此阶段师生之间能够进行理性交流和理解,转变学生不良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端正生活的态度。基于本质,批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不良思想和行为进行批判指导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纠正不良行为【1】。教师要通过适度的批评教育指引学生不断发展,在反思与改进过程中健全良好的人格。

(一)批评教育是育人观念的组成部分。如今,我们生存的环境不乏缺少舆论,造成部分教师不能实施批评教育,或者一些家长也不满意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批评教育,社会范围内体现出对小学生过度保护的情况。不管是小学学校,还是小学生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批评教育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家长都比较倾向于赏识教育指导,强调了自己孩子如何去感受和自主接纳,相关宽容的教育思想会降低批评教育效用的发挥。可是过于放纵小学生成长,犹如没有明确红绿灯的要求独自过马路,很有可能出现无法想象的后果,所以批评教育是小学生发展为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育人观念的组成部分,需要形成批评教育意识,才能够健全现有的教育体系。

(二)批评教育重要性和赏识教育重要性等同。众所周知,古装片中能够见到老夫子用戒尺指导学生学习的场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认真学习。我国在没有提倡赏识教育理念的情况下,过多选取批评教育培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给予学生人格与想法的足够尊重【2】。如今部分家长仅仅肯定赏识教育,明确赏识教育的价值,学生无法认清自己,或者认为信仰的教育理念就是无批评教育,造成小学生生成不良的思想与观念,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本质上,批评教育同样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根源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批评教育的指导下,每一个小学生都能调整心态,以良好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如此批评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赏识教育,两者应该达到平衡状态,引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纠正自己的不足。

(三)批评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和成长。结合批评教育的实际情况,即便一些教师可能认同批评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教书育人中适当运用批评教育,可是总会存在着语言艺术应用不够灵活的现象。教师如果对待小学生冷嘲热讽,会造成小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教师只有掌握批评教育的技巧,更多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灵和学生相处,才能够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够被滋润,升华小学生情感【3】。教师科学运用批评教育艺术,比如按照“四个糖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也能够取得理想成效。也就是说小学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批评教育能够督促学生积极成长,让学生自主反思和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教育指导的效果。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正确了解批评教育。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观点,教育和指导孩子的过程,批评的艺术价值高于表扬艺术价值,由于批评教育的实施强调方式和方法,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够巧妙运用批评教育,有望于取得最大化的育人效果。小学教师实施批评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减少学生做出不恰当行为的次数,让学生转变不良认知,自主进行约束和管理【4】。部分小学教师仅仅能够指导学生避免做出不恰当行为,可是在引导学生转变不良认知的方面依旧有不足。或者部分教师把批评教育等同于教育秩序的管理方法,无法保证教育管理学生的有效性。如果教师没有正确了解批评教育,会降低批评教育的作用,也会影响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批评教育指导不科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也应该及时融入批评教育。一些教师会觉得学生不愿意服从管理,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另一部分原因也受到教师不能科学应用批评教育方法的影响。批评教育需要尊重他人的思想,全方位落实教育和指导,教师要明确科学的批评教育能够让学生及时改进,不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让学生生成逆反心理。批评教育不科学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个方面是没有定位批评的原因,部分教师可能尚未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开始批评教育【5】;第二个方面是无法保障因材施教,教师淡化了小学生个体行为差异,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体现出批评教育应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第三个方面是批评时机把握的不佳,一些教师了解到学生出现的错误,可是尚未抓住最好的教育指导时机,学生的不良观点和行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长时间之后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怎样实施批评教育,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特长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三)没有及时调整好批评教育的心态。如果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没有调整好心态,可能会出现扭曲的批评教育效果,因为教师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属于长时间进行的脑力劳动,每一位教师都要付出责任心和使命感。部分教师实施批评教育,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些教师在教育管理中体现出权威性,发现个别学生不能和自己的价值理念相一致,便会过多约束学生,甚至体现出权威性,要求小学生完成某个任务【6】。或者部分教师没有规范性的使用批评权,一些教师可能在批评指导时发现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直接将不良情绪带给小学生,不仅会降低批评教育的质量,还会造成小学生有抵触情绪,由此教师没有端正好批评教育的心态,是无法真正保障批评教育效果的。

三、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批评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准确定位批评权,搭建友好师生关系。小学教育管理中,批评教育是一个关键的教育思路,只有开展科学的批评教育指导,才能够促进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全面发展作好铺垫。教师具体实施批评教育阶段,应精准对批评权进行定位,分析批评教育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凸显批评教育有效性和时效性。教师缺少的批评权,从一定程度上分析体现了师生关系之间的不友好性,师生关系强调了师生两者在沟通交流中建立的关系,涵盖两者的地位和思想态度,本质上作为人际关系体系内的特殊体现形式,两者应基于特殊的身份互相沟通,完善层次化结构机制。多年来的思想观念中,尊师重教是重点内容,可是新课改背景下,更多凸显了现代化教育的意义,主张平等化关系、民主化关系的建立,现状是尊师重教的观点地位受到影响【7】。换言之,教育指导中,不单单应保持平等化地位,也需体现教师占据的地位,那么新时期下应形成平等与尊师同等重要的意识,尊师可以作用在每个国家的教育指导中,还能够充当古今中外师生关系的研究依据,相关的关系凸显尊重、对话交流的价值,教师作为教育主导者、学生作为学生主体,要遵循此原则搭建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的批评教育指导夯实基础。

(二)找好教育时机,体现合理化批评。若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有不合理批评现象,教师失去了批评的最佳时机,那么会将批评教育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找好教育时机,给学生讲道理,增加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比如班级中的一位学生破坏了良好的卫生环境,在教室中随意乱扔垃圾,教师便应及时开展批评教育,给学生讲述卫生环境维护的好处,促进学生自主了解到乱扔垃圾是错误的行为,避免学生后续再次出现错误。针对小学生由于偏激所致的不良行为,教师应适当进行延迟处理,遇到班级中有两位学生争吵,应尽可能消除两位学生的愤怒情绪,给两者提供自己思考的时间,后续找到恰当时机和两位学生交流,分析事情的进展情况,帮助两位学生处理矛盾和冲突【8】。教师不要即刻责怪学生,不然会降低批评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指导,应找好场合,若批评学生的事情存在代表性,可以在班级中批评中,给其他学生起到警示。若学生应该被批评,可是在班级中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问题会起到不良效果,尤其是逆反心理,便可以选择情境的地方,得到良好的批评教育成效。比如在班长和教师反馈如下问题:王明拿了李刚的十元钱,然而王明慢慢吞吞地说:我没有拿李刚的钱。这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和所有的学生表明:哪位学生擅自拿了李刚的十元钱?我觉得这位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找我说明情况的,我们先学习吧。果然,课后刘丹找到我,说了擅自拿钱是想要购买方便面,我了解情况后细致和这位学生沟通了十分钟,表扬她及时承认错误的表现,也对她擅自拿其他同学钱的行为进行批评,刘丹表明自己以后会做一个好孩子,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可见合理的批评教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恰如其分的批评比较关键,结合事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批评教育方案,给学生指明自己做错的地方,少用偏激的字眼斥责学生,给学生提供改正错误的勇气,避免做出错误事情的小学生有负面心理情绪。

(三)改进批评方法,体现批评教育的价值。小学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落实批评教育,应明确批评方法类型比较多,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改进批评方法,确保批评教育的实施可以真正地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应善于借助表扬替换批评,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每个人都渴望他人赞扬自己,不愿了解到他人对自己有怎样的建议。小学生的成长中,较多学生都对批评有抵触情绪,教师没有科学选取批评方法,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善于采取表扬的方法,点拨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自主改正问题。比如分析著名的“四块糖果”事情,便借助表扬间接对学生实现了批评,在出现应用泥块朝向其他学生扔去的现象,教师阻止了学生这种行为,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奖励了糖果。教师用第一块糖果说明了打人的这位学生早于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用第二块糖果说明了我要求你停止打人的操作,你便听话服从,代表你对我的尊敬,用第三块糖果说明经过我的了解,你扔泥块的原因是被打的学生气腹其他学生,代表着你是非常善良的。用第四块糖果说明了你可以承认自己的问题,便值得奖励。之后这位学生比较愧疚,甚至留下了眼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若这位教师大声指责学生,批评他扔泥块,这是违反学校规则的。可能在后续的事情发展中并没有学生惭愧且流泪的情况,即表扬代替批评是科学的,应值得教师思考和借鉴。

其次应善于借助暗示替换批评,主要是教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选取生活中实际的案例带给学生启示,这样学生能够从深处接受教育。一位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时刻跟随教师思路记录笔记,总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教师不要即刻批评,而是稍等一会,站在这位学生的身旁,暗示学生应认真听讲。还可以适当敲下桌子,吸引这位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这一个批评教育的方法吸引了学生,巧妙改变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再次应善于借助幽默替换批评,幽默能够表述严肃的真理,的确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爱幽默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借助幽默和学生沟通,突破解决问题关键点,促进小学生更多地接受批评。比如上课中,较多学生都没有将精力从课间的游戏中转回到课堂上,不能用心听课。一些学生在讲话、一些学生在观察窗外等,此时教师可以咳嗽一下暗示学生,接下来利用幽默的语言和学生沟通:若正在讲话的学生也能够和观察窗外景色的学生一样坐在座位上,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通过幽默的语言,每个学生都能够及时转移注意力,保持教室的安静,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9】

最后善于借助行动取替批评,一些教师可能耐心地和学生讲解他存在的问题,然而学生不以为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教师便可以通过行动实现批评教育的目的,班级中的一位学生,没有在课余时间内被其他学生邀请做游戏,便直接把同学的数学书撕坏。可是他没有说自己做出了事情,却表明明天拿多少钱来赔。教师可以要求这位学生先做出粘贴书籍的事情,然后在拿钱给学生买书。只见这位学生用了两个自习课的时间才将书籍粘好,在实际的操作中,他感受到书籍创作的不容易,且粘贴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即便粘贴完成也不能把书籍恢复到原有的完整状态,这时他主动承认了错误,说自己真是不应该撕书,自己应该主动和他人沟通表示愿意玩耍,由此借助行动使得学生认识错误,主动改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如果教师能够应用批评教育,灵活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自我学习,吸取批评教育相关的方法和理论,深入反思和总结批评教育的方式,明确批评教育最佳的时机,尊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鼓励学生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真正把小学教学中的批评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南君. 小学教师教育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1):51-57.

[2]宋汪洋,冯素恒. 民族乡村小学教师教育问题及对策[J]. 文学教育(下),2020,(10):184-185.

[3]曹慧英,邱永妍,沙慧. 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以江苏省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36(02):40-45.

[4]徐建星. 中师情结折射的小学教师教育的中国经验[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1):54-55.

[5]朱夏蓉.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98-200.

[6]刘永莉. 礼貌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批评用语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2):111-112.

[7]姜丽华,李丹丹. 专业伦理视阈下的小学教师批评性语言分析[J]. 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0):41-43.

[8]包彦芳.小学生批评回避现象及其疏导[J].教学与管理,2021(32):12-14.

[9]史景春.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批评与激励学生[J].科技信息,2009(1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