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聆听积累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坡度聆听积累的价值

方熙

义乌市东洲小学

摘要】 坡度聆听是以新课程“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有方法、系统化有坡度地欣赏,是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核心素养的重要培育方式。在音乐欣赏学习活动中,有坡度、浸润式培养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坡度聆听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坡度聆听 积累 价值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然而学生听赏音乐时注意力不能持久又好动,教学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低段学生对我们课上欣赏的音乐印象不够深刻,对主题音乐的感知力不够,学生对于一首乐曲中所包含的音乐元素的认知较为浅显,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程度也不够深刻。因此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积累丰富的听赏经验,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尤为重要。


、制定有层次的聆听目标--训练能力

教学中制定教学任务时,要从大纲、教材、学生出发,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制定分层次发展性目标。根据分层次发展目标提出各环节学习任务,同时分层次目标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音乐素养的达标目标和提高目标,以及人的发展目标。达标目标,全体同学达到的目标;提高目标,大部分同学达到的目标;发展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部分。以上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特点。

1.横向听“厚度”--提升聆听基础素养

音乐是理性逻辑与感性思维的结合体,离开音乐作品的理性分析,只谈音乐中的感性存在,那么音乐作品便没有了根基所在,同时也就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横向听音乐的厚度,教学中训练聆听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元素时,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从单一元素到多层元素,从听“清”到听“厚”,逐步叠加。在这样层层递进的聆听要求中获得丰富的聆听体验和听觉享受,逐步培养聆听习惯。

   2.纵向听深度--加强聆听能力素养

学生有了基础音乐元素的听赏感受和技巧后,欣赏教学的目标应深入到另外一个层次,纵向聆听音乐的深度,所谓的深度就是站在音乐创作者的角度和背景聆听音乐,设身处地感知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音乐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体裁风格、时代背景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理念,灵活的、合理的、有选择性的设计纵向聆听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听赏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理解和深入。

3.想象听--发展聆听创造素养

教学中,学生有了对音乐作品基础元素的认知,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节奏、力度和旋律的特点,对音乐作品音乐形象、曲式结构、体裁等有了强烈共鸣感受后,欣赏音乐进入了自主创造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美学想象力,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对部分音乐要素进行再诠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现有知识改变音乐的具体形态。创造听是对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再发展。

二、积累浸润式视听化体验--积累经验

《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近代心理学认为,音乐感知实际上属于多种感官相互协调的认知活动。

浸润式视听化体验就是基于这种音乐认知理念,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由浅入深、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主动体验,积累丰富的听赏能力经验。

1.体态律动--横向感知

课前,在听赏音乐时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拍轻松而简单地律动,在感知音乐奏的变化后,加大难度在不断巩固稳定节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有变化动作来表现四分音附,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等节奏密集或宽松的变化。

2.主题音乐图谱--横向探究

图形谱作为学生感知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的一种辅助手段,将丰富多变的音乐旋律通过使用图像、符号、线条等元素将音乐直观的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变难成易,通俗易懂。音乐作品中的主题音乐和特色音乐是音乐聆听教学的难点,也是课堂的重点。借助图形谱能帮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更加深入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是横向探究音乐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和方法。

9 

3.结构导图--纵向深入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以将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音响的表现形态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思维导图能融合抽象的感性思维,把认知系统中无序化的知识抽象的形态逻辑化、整合化。音乐教学中,简单明了而又有趣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抽象感性体验和音乐知识相结合。能直观的呈现音乐作品思路和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乐曲的音乐元素、演奏形式、风格特点、曲式结构等知识。

 

三、发展渐进式情感共鸣--养成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任务的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层层突破,还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情况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中注重学生情感渐进的变化,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引起学生音乐情感体验交流的“情感投入”“情感撞击”与“情感抒发”,达到音乐的审美和育人的最佳境界。

   1.意境兴趣初激发,帮助情感投入

所谓情境活动的体验,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的有效教学情境。在横向感知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式、图谱式、动态图谱式或动画视频等视觉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存在,从而由外而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主动参与情境体验的兴趣和兴奋点,促进学生听赏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帮助情感投入。

  2.作品理解真深入,引发情感共鸣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需要学生用真情去感受。每一首音乐作品就像文学家呕心沥血创作的小说一样,是创作者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一段生活经历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倾注了满腔的思想感情、凝聚着无数心血。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必须有真情投入。

  3.作品艺术再创造,实现情感升华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投入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后,进一步激发情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艺术创新的实质是用其他艺术手段进行创新实践,从而再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这就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主动参与探究音乐、体验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从自己的视角来表达音乐。这种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小组合作。

有坡度有层次的训练学生听赏音乐的能力,为提高音乐审美素养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养成欣赏音乐良好的习惯。这些年从训练能力→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提高素养,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坡度欣赏的价值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审美素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会欣赏的耳朵”,具备感知音色、旋律、节奏、和声等各种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能通过音乐作品认知乐曲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体裁风格、时代背景及作者背景等并能设身处地感知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借助音乐形象产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和想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艺术。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2版

[2] 张瑾《基于音乐要素的小学音乐课图形谱设计与运用》

[3] 姚惠敏《音乐情感五部曲》

[4] 陈炎秋《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