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点”式高考语文素材积累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蹭热点”式高考语文素材积累与应用

王梦如

虎林市高级中学   158400

摘要: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和应用,语文作文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如何在高考的考场上一展身手,抵抗压力完成作文写作。语文作文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如果不加以积累,无法达到质变。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规定高中语文作文注重时代性、新模式。新高考更加注重试题的多样性,学生的机动性。学生们对高考热点素材的掌握和运用,能娴熟的将热点素材引入高考作文中,可以让学生们的文章更加赋予时代气息,又能体现这位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有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有主人翁意识。但是每年发生的热点素材种类庞杂,学生如何能够正确的进行归类总结,也是学生们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功课。

关键字:时事热点 作文素材 孟晚舟 烈士 英雄

高考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恰如其分的“蹭热点”、“蹭热度”,合理运用社会时事热点素材,增添文章的时代感,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不在埋头于屈原不停地跳江、韩信不停地钻胯、司马迁不停地宫刑等。作文素材就是写作的基石,热点素材就是作文中的一块块基石,只有把这些基石累得越多越高,才能创造更好的作文。

近几年的试题分析来看,高考作文命题选材更加关注时代,青睐实时热点,亦是鲜明的一个发展趋势。以2020年的高考作文为例: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作文落脚点以青年为主体,以携手世界为抓手。更多的是围绕当下新时代,新素材为主。讲述的就是聚焦社会热点的问题,所以学生们对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现在要更加着手于热点素材。高考改革后,高考作文对热点的考察深度进行挖掘,高考作文都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素材的掌握是基础,辅之以运用,学生能合理的运用更为重要。我以本学期的四堂作文素材课为例,概述时事热点的掌握与运用。

  “有阅卷老师说,就如同鲁迅《祝福》中鲁镇的人们一样,在听厌了祥林嫂关于阿毛的故事后,人人都觉得她实在是面目可憎,我们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描述中,让阅卷老师麻木,甚至是痛苦”[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历年就是学生争相运用的最佳考试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身上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的学习,但是这些内容对于阅卷老师来说过于熟悉,老师的面前反复出现相同的内容,只会增加阅卷老师们的反感,致使考试成绩不理想还不自知。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新闻热点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第一堂课——孟晚舟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归国的事件,可以说引起了世界上很大范围的轰动。这件事情就证明了,没有任何的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大踏步的往前进。这节作文作文素材课的重点就落实在了“中国红”的这个字眼。

一提到孟晚舟这个人物,班级同学们很茫然,他们对时事热点的掌握还不是很敏感,所以在开始作文课前,我给同学们播放了孟晚舟回国的一小段视频。孟晚舟事件的实质,是美国想要打断中国发展的进程,但是今天的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始终坚信,伟大祖国的地位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的。

孟晚舟的事件的素材,可以运用到很多作文材料中,例如:科技强国、5G的运用、科技创新、实干兴邦、祖国强大等。华为的强大成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华为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复兴进程一往无前。我们中国因为有了科技的创新,才会如此不惧风浪。再比如理想信念、信仰和力量,孟晚舟能够坚持三年安然无恙的回国,与他超强的理想信念有关。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最大的靠山。中国红,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信赖。最后还可以运用到国家强大与个人的尊严的题材,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们独立个体的尊严。国家强大给我们做强有力的后盾,我们每个人才能站在世界舞台的前端,自由的发展自己的才能。

今天这堂课就是给同学们积累国家相关的素材,每次较大的主题对学生来说都很困难,他们都是无从下手,日积月累总会带来希望。我班的小班长于雯暄很敬佩这个坚强果敢的女性,发自内心的敬佩,还说自己要以她为学习的榜样。作文素材不单单是让学生积累内容,更能启迪他们的心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则材料的作用。

第二堂课——烈士纪念日

2021年9月30是烈士纪念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们体会一下烈士这两个字的含义。烈士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他们只知道这个冷冰冰的字,却不能理解它真正的含义。人民日报发表的小视频简洁扼要,我将该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可是效果好像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因为这段视频是由各个电视剧、电影或者记录片组合而成的,大多数都是明星演绎的,结果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视频选择很是失败。随后我给学生们寻找到了很多烈士的更新的素材。

每个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就要看你在危难时刻,能不能默默的伸出你的双手?守护住你身旁的人。素材的选择以教育学生为主,让他们勇敢的对恶势力说不,要有一颗做英雄的心。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堂课主要为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邓恩铭,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这个人物事件对学校来说很陌生,所以,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们理解掌握。邓恩铭在五四中曾组织学生罢课,1925年二月还曾组织青岛胶州铁路工人大罢工,年仅30岁就英勇就义;赵一曼,一个传奇的女人,在被俘期间,遭受了各式各样残酷的刑罚,但她依旧宁死不屈,并且在狱中痛斥日军侵略的行为,甘将热血沃中华,不将个人荣辱放在心中。

因为战争时代离我们远去,真正想做到启迪学生和让学生有所感悟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十一长假后我又安排了第二次与烈士英雄相关的作文素材课程。

第三堂课——《长津湖》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十一假期一部《长津湖》破空而来。一股浓浓的爱国之风在祖国大江南北盛行。利用假期我也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的观影人数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可见中国人的爱国之情。这部电影一开场就把我带到了当时那个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压抑、绝望、痛心,最后胜利结束的时候并没有开心的感觉,压迫之情紧紧地束缚着我。这样的感情最适合让学生感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无私无畏的家国之心。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要担当起国家民族强大的责任与义务。

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片段,这些故事情节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写作中,尤其是爱国之情的作文中,学生们对于爱国之情的作文素材真是少之又少,只会堆砌一些词语。本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面对相类似的作文题型时,有话可谈,有内容可写。

1、“冰雕连”烈士阿毛:“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课堂播放冰雕连的图片,图片很直观的 展示了当时的现状,朱鹏问我:“老师,这是做的吗?”我很沉重地告诉他,这是真实的,真实的情况比你看到的图片更加惨烈。这些图片给学生们的触动还是很大的,他们安安静静地看完全部素材。

2、周全弟,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战士,一个和他们一般大的“孩子”。在战场上,因为长时间的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而冻伤了胳膊和腿,只能在恶劣的环境里进行截肢,年纪轻轻就丧失了双手和双腿。有学生问我“为什么他们不能起来活动?”“你看电影中美军的飞机了吗?在雪山上不停地徘徊,不停地巡查,他们活动不就成为了敌人的靶心了吗?”

3、王法礼,在物资贫乏的战场上,饭已经是奢侈品了,他们不能生火,没有物资仅有的土豆就是最奢侈的食物。但恶劣的天气下,土豆冻的僵硬无比,宛如石头一般,战士们只能啃硬土豆。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自己将土豆放在胸口,捂热了之后再发给将士们,我们的小士兵就能吃上软乎一点的土豆。学生们还说他们看到了微博热搜有个女生冻土豆尝试的内容,可见这个电影真的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句话给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将这句话都写在笔记本上了,来学习先辈的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纪念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才能更好的书写我们祖国的英雄史诗。

高考作文与时代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些热点素材,时事政治对于高考语文的素材积累储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书、多看文,肚子里有货才能下笔如有神。当他们的储备量能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发现,之前那些打破头也想不出来的深度作文,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语文作文不再成为难题,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升。但是目前情况来看,要靠学生自己看、读提升他们的成绩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所以接下来我的作文教学,将重点偏重于素材积累,尤其是时事热点的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写作有的放矢,再也盲目下笔,在考场上随手引经据典,热点话题随手即来,写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新的 高质量作文。

参考文献

[1]王大绩.《中高考作文 5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